第A19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1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帮严氏古建群修缮一新

它的主人严康楙曾参与筹建灵桥和中山公园

  严氏义庄。 记者 胡龙召 摄

  □记者 梅薇

  

  宁波帮严氏古建群修缮工程近日竣工并通过验收。这个命运飘摇的古建群终于迎来了新生。

  宁波帮严氏古建群,坐落于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铜盆闸村。它的主人乃赫赫有名的宁波帮人士———严康楙。这处清末民初的古建群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的,被发现时破败不堪,甚至一度面临被拆的危险。2010年,在本报的大力呼吁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这组建筑群被保留了下来。如今,它安然屹立于铜盆闸村,成为历史的见证。

  严康楙在宁波曾妇孺皆知

  宁波帮严氏古建群包括严氏宗祠、严康楙旧居、义庄和义仓,都是严康楙出资建造的,是宁波帮最典型的建筑群。

  严康楙是著名的宁波帮人士,曾经叱咤上海和宁波金融界。他15岁去上海打拼,曾经在上海有一家银行、四家大钱庄,在宁波拥有四家大同行钱庄,还有木行、药行、参行分布在杭州、金华、宁波等地。

  上世纪20年代,严康楙在宁波可谓妇孺皆知。当时,坊间流传有这么一段顺口溜:“一言堂百货多,二(严)康楙钞票多,三法卿木器多,四明药房药片多,五芳斋点心多,六殿桥杨柳多……”这里的“康楙”指的就是严康楙。

  当然,严康楙对于宁波的影响,显然不仅仅是“钞票多”。“他还是大慈善家。”鄞州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表示,被视为宁波象征的宁波灵桥和中山公园,都是他筹建的。而宁波帮严氏古建群也是严康楙为家乡人做好事的一大见证。

  修缮前古建群破败不堪

  昨日,记者来到了铜盆闸村。

  鄞南平原水网纵横,民居大都临水而建,宁波帮严氏古建群也不例外,这个占地约5亩的古建群三面环水。严氏宗祠正对着村里的小河。高耸的马头墙,精美的砖雕,宽大的开间,无一不显示出它的气派。

  谢国旗指着门厅的八字墙说,“一面保存了下来,一面则重新修缮了。”记者细看,新修的一面完全是以旧物为参照的,龟背纹饰体现着民国建筑的特色。

  谢国旗告诉记者,严氏宗祠早前是村里的碾米厂,也有村民把此当做养牛养羊之地。整个建筑群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被发现时,由于年久失修,看上去非常破败,一部分房子已经倒塌,祠堂更是只剩下墙基。

  这其中,“命运最悲惨的”莫过于义庄,“维修前,只剩下一个门楼了。”谢国旗表示。

  修缮工程花费600万元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义庄早已修缮一新。7间房子一字排开,“5间是诊室,另两间是厨房。”

  “早年,严康楙办了这个义庄。”谢国旗说,“严家人,甚至是村里的穷人可以在这里免费看病。”  

  据说,严康楙曾在祠堂周围买下千亩义田,每年给村里鳏寡老人和孤儿免费发放300公斤粮食。而古建群中,五间两弄的义仓就是当年用来存放粮食的地方。

  义仓建造很有讲究。除了在堆放粮食的木地板下砌了四五十厘米厚的防潮层外,建筑背后也有一层水泥砌成的防潮墙。“我们都是照原样修复的。”谢国旗表示,“这样的传统谷仓,在宁波也已经不多见了。”

  事实上,与义庄、义仓建筑的气派相比,严康楙故居就显得有几分“寒酸”。三间两层木板房,小而简朴。

  谢国旗表示,严氏古建群无论是从建筑结构还是营造工艺上讲,都代表了宁波传统建筑的特点,是当地典型的乡土建筑。同时,它也体现了宁波帮乐善好施、热心社会公益的义举,是研究“宁波帮”和体现“宁波帮精神”的实物例证。

  据了解,严氏古建群整个修缮工程花费600万元。今后,这一带将建起一座湿地公园。“严氏古建群作为一个独立存在,也将大大丰富湿地公园的内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