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关 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年“退花还林”面积超过3000亩

四明山毁林开垦现象得到遏制
到2017年,生态修复面积将超过3万亩

  已完成生态修复的林地。
  昨天,四明山生态管理队员在禁止开发区拔除刚种下不久的红枫苗。

  □记者 鲁威

  通讯员 李飞峰 林幼娟 文/摄

  

  去年2月起,宁波市政府作出了《关于严禁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决定》,明确要求在四明山区域划定三类区域,在禁止开发区域,5年内必须“退花还林”。

  转眼一年过去,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进展情况如何?昨天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毁林开垦等现象得到遏制,同时种植户的生态保护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四明山区域花木面积,最多时达到11.37万亩。来自市林业局的信息显示,过去一年里,四明山区域的生态恢复面积超过了3000亩。按照奉化、鄞州、余姚制定的修复方案,到2017年,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面积将超过3万亩。

  余姚四明山镇 巡山队全天候保护山林

  眼下四明山区域正处于花木销售旺季。昨天,记者跟随余姚市四明山镇生态保护管理队进行了一次常规性巡逻。

  队员驱车至四明山镇岭后山脚,步行上山,这里有上百亩的禁止开发区。在光秃秃的山头上,依旧可以看到数年前种植户砍林烧山种苗木留下的树桩,还有近几年新种的苗木。“这些山头禁止开发后,几年后又会是一片绿海。”队长罗海洋笑着说。

  每天早上出门,晚上返回驻地,经常性巡逻使得生态保护管理队队员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哪些苗木是新种下的,哪里的山林遭到破坏都能一眼看出来。上山不久,队员们就在一块禁止开发区地里,发现有人偷种下的数十株红枫苗。由于是刚种下不久,队员轻轻一拉就可以将苗木拉起。

  “我们6个队员用了半年时间,走完了四明山镇附近所有花木地,并拍照存档。”罗海洋表示。

  对于违规种植的苗木,他们会带回驻地,让护林员通知种植户来取回苗木,并写下保证书。如果是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他们还会通知森林公安进行执法。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去年起,除了余姚,奉化、鄞州等地均组建了护林队对四明山进行24小时监管。如今山里随意毁林开垦、破坏森林资源等行为已经基本停止,当地种植户也在慢慢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前,看到有人毁林开垦种植花木,村民们都熟视无睹。现在大家一看到这种现象就会及时阻止,因为保护生态环境,其实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银行’。”四明山镇北溪村村民鲁师傅告诉记者。

  鄞州章水镇 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

  昨天,记者驾车行驶至鄞州章水镇杖锡村山头时,杖锡花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根水正忙着从货车上搬运银杏树苗。“这批银杏树是刚买回来的,将分发给230户种植户进行套种,以后不仅可以成为观赏树种,还可以用来恢复四明山生态环境。”鲁根水说。

  长期以来,杖锡村附近的花木种植户一直从事樱花、红枫等花木种植,花木产业给山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杖锡村也逐渐走出一条花木致富之路。然而,过量的花木移栽对环境带来的破坏也不容忽视。 

  “去年起,樱花、红枫苗木开发生产受到限制。”鲁根水表示,他们开始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比如在去年刚划定的产业提升区里发展林下经济,引导社员套种薄壳山核桃、猕猴桃、车厘子等经济树种。比如猕猴桃不仅可作为经济作物,还可种在斜度大的山坡上,防止水土流失。

  由于经济树种投产相对较慢,经过多方认证后,去年9月份,鲁根水还组织合作社成员找了110亩左右的山地,套种食用百合。

  “食用百合大多数品种性喜凉爽、湿润的半阴环境,较耐寒冷,而杖锡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平原低,樱花林间又有大量的半阴山地。”鲁根水表示,套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是增加了农民效益。第一批种下去的食用百合,到今年七八月份可采收,预计届时可收百合220吨。

  鲁根水表示,一旦试种成功,明年计划扩大百合套种面积到700亩左右,将杖锡打造成宁波知名的百合种植基地。

  市林业局 保护好生态是最大的后发优势 

 

  “保护四明山区域的青山绿水,其实是在保护当地居民最大的后发优势。”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三市(区)积极探索新的产业替代模式,重点推广茶叶与花木套种,水果干果与花木套种,珍贵树种与花木套种等退花还林模式,已完成3000多亩的生态修复任务。”

  奉化探索香榧产业及珍贵树种替代模式,修复生态环境。去年3月份,在壶潭村、石门村、界岭村的花木林地上套种香榧215亩,初步探索花木产业的替代模式。同时,在花木林地上套种4000株的南方红豆杉、桢楠等珍贵树种。

  鄞州鼓励农户采用花木与香榧、猕猴桃、银杏、茶叶、南方红豆杉、楠木等经济和生态树种套种的方法实施生态修复,进行花木和经济生态树种套种的所需苗木经费由区政府补助90%。

  余姚逐渐引进香榧、蓝莓、山核桃、杜鹃等特色品种,实行容器繁殖、无性系繁殖、盆景栽培,着力培育适合四明山区域气候、地理特点的经济产业。大岚镇大俞村和大岚村在花木地上分别成功套种香榧和蓝莓,先行走上产业转型之路。

  新闻链接

  5年内四明山拟“退花还林”超3万亩

  根据余姚、奉化、鄞州三地制定的四明山区域禁止开发区分年度(2013-2017年)生态修复方案,5年内四明山拟“退花还林”超3万亩。

  奉化禁止开发区内花木种植面积20255亩,涉及46个行政村。按照先退险坡、急坡,后退陡坡、斜坡,先退地质灾害隐患区、村庄饮用水源区、大佛等重要景区,后退一般可视区的原则,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余姚禁止开发区域内花木种植面积为12041亩。拟在5年内完成生态修复任务,分别以乡镇、村为单位逐一分解、逐一安排、逐一落实。鄞州四明山区域共种植花木6829亩,其中禁止开发区内生态修复面积为1469亩。其中2014年实施1084亩,2015年实施385亩。采用花木与香榧、猕猴桃等经济和生态树种套种,等经济和生态树种成林,逐渐退出花木生产。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