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2版) 谈房地产 房地产要因城因地分类调控 新华社记者:房地产问题一直是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请问总理,政府在这方面有何新思路和新举措? 李克强:房地产问题是个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居民住房问题。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政府还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城镇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还居住着上亿人,可以说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几百个人一个旱厕,特别是北方,到了冬天居民入睡要戴着棉帽、穿着棉衣,这可以说是政府心头之痛。所以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 当然,我们也要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并且实行公平分配,让新就业的年轻人和长期进城务工的人员缓解住房困难。在这方面,我认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对于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则是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谈雾霾治理 不能等风盼雨,要主动出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老百姓现在对雾霾的抱怨越来越多,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用了“宣战”这个词,这在以往是没有的,请问“宣战”到底意味着什么? 李克强:许多人早晨一起来,就打开手机查看PM2.5的数值,这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我们去年出台了国务院治理大气污染的十条措施,这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多的。今年我们主动加压,加大降耗力度,也就是确定能源消耗强度要下降3.9%,这意味着要减少2.2亿吨煤炭消耗。 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熟视无睹、监管不到位的监管者要严肃追查责任。当然,雾霾的形成有复杂的原因,治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等风盼雨,还是要主动出击,希望全社会一起努力来打这场攻坚战。 谈社会保障 今年适当时候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社会保障是网民关注的热点之一,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进展和新打算? 李克强: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要着重继续做三件事。第一是保基本。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住房等诸多方面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今年适当时候要提高基本养老金的标准,而且要解决或者说逐步解决碎片化的问题,整合城乡医保,推进养老保险并轨,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第二是兜底线。因为国力所限,我们基本保障的标准还是低水平的,总会有一部分人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陷入生活的窘境,基本保障兜不住,还要进行社会救助。我们绝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将心比心啊,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以百姓之心为心。第三是促公平。我们要采取措施,尤其在一些领域要有更有效的办法,让就业、求职机会公平,让创业有公平竞争的环境,特别要注重起点公平,也就是教育公平。政府就是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奋斗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我们要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谈简政放权 开弓没有回头箭 中央电视台记者:您说到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关于简政放权的措施您认为怎么样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要减到什么样的程度这项改革任务才算基本完成了? 李克强:去年,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在一年里,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审批事项就有416项。更重要的是它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结果企业找政府的少了,地方跑北京的少了,有统计数字也可以表明这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去年新注册企业增加了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这是十多年来最高的。这也表明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当然,放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我们讲的是放管结合。要让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尤其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放管结合都要体现公平原则。当然,我们在推进简政放权当中,也确实遇到了像避重就轻、中间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等问题。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我们还要继续去啃“硬骨头”,至于说到什么程度满意,那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谈中美关系 择宽处行,谋长久之利 美联社记者:您如何评价中美关系的现状,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水平的话,两国面临的障碍有哪些?中方希望美方做出哪些改变? 李克强:中美关系实质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去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加州庄园会晤达成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那就是互不冲突、互利共赢。当然,中美因为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对一些问题存在分歧,这是客观的,在合作当中有摩擦也是事实,但这是合作中的“烦恼”。我们只要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好分歧,平等磋商,尤其是注意扩大中美的共同利益,就可以提升中美关系的水平。 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5200多亿美元,粗略算的话,每一个工作小时,中美之间可能有1亿美元的生意已经做成了。中美合作的潜力巨大,要在增强互补性上多做文章。所谓智者求同,愚者求异,“变”是向有利于中美双方、有利于两国关系稳定的方向去走,还是要择宽处行,谋长久之利。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