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休闲/声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16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惹我》:
一看就知道火气挺大的

  □清 宸

  

  看过《玩偶之家》的人喜欢问:娜拉出走以后会怎么样?而《别惹我》这部电影提出的问题则是:“黑帮大佬回归家庭以后会怎么样?”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并不认为一个人的脾性会随着生活环境而改变。片中由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黑手党大佬佛雷克就无法战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的精准预言。作为证人保护计划的成员,尽管他身边有FBI成员保护,可他以及他所影响下的、同样具有暴力倾向的家庭成员们还是引来了仇家的追杀。

  《别惹我》这部“家庭黑帮片”明显具有百搭色彩:一流演员的加盟,充满温馨情感的家庭题材,诱人的黑帮主题,时时显现的喜剧氛围,当然还有观众们最希望看到的“贝式暴力美学”,各种口味的观众似乎都能从这份影视大餐中心满意足地分到一杯羹。然而透过故事的噱头和表象,此片最贴合实际的是对人际关系巧妙处理的探讨和一个外来家庭在异乡和外国人接触时的一种磨合困境。

  佛雷克一家人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与其说“以暴制暴”是他们的一种思维模式,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成自然后形成的处世方式。在这几位的头脑中,任何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商谈甚至忍耐、退让都是不可能的。“别惹我”后面的潜台词是:“惹我你就倒大霉了”,“你可惹不起我”,“我不好惹”。像佛雷克先生本人是一位开口闭口喜欢用“该死”、“他妈的”来进行抒情的男人,因为水管工人行动上的迟到和语言上的敲诈,他毫不留情地将这个瘦小男人打成了“像从六楼摔下来”,有十二处严重骨折的残废;佛雷克夫人因为买花生酱时,听到法国人背后非议她,而为这家超市制造了一场中型爆炸;外表秀美的女儿也颇有悍妇风范,遭到调戏立即重拳出击,把网球拍挥得呼呼生风,打得对方连呻吟也不敢;小儿子更是具有在短时间内广泛收集情报的天才,而且深谙如何利用别人的弱点为我服务,至于这服务的终点,也逃不脱打架这条路。四个家庭成员一意孤行地坚持着他们黑社会大佬的行事方式,极为强势地生活着。反讽的是,导演故意将故事发生的地点设定在了风景如画的法国小镇,在一个如此具有审美意味和浪漫情调的地方,这个原本可以和周围友好相处的幸福家庭,却总在摩拳擦掌……

  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其实正是因为彼此是共同生活、朝夕相处的一家人,才会在时间潜流的影响下,日复一日间形成较为相近相似甚至统一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标准,而且表面上有时可能也会觉得自己或者对方这样想、这样做是不对的,可心底里根深蒂固的,依旧是认可的成分更多。这就使得佛雷克这家人从不认为“暴力”有什么不对,生活中的琐事难道不应该依靠暴力解决吗?要不是用暴力,还能解决的了吗?那些人渣,难道是你和风细雨讲道理的对象吗?其实呢,这种想法恰恰证明了他们自己不愿、不擅讲道理。佛雷克在写回忆录的时候,曾经提到自己黑帮生涯中遵守的,也是令他自己颇为自豪的“十条规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淡出江湖的佛雷克依然由衷觉得,自己之所以如此喜欢施暴,是因为他完全具有对别人施暴的理由。这种想法并不是侠客罗宾汉式的,这里面包含着一个非常霸道的逻辑。表面上看,施暴理由存在于佛雷克的心中。其实他真正的施暴标准是:你惹了我,我就要揍扁你!这是一种极为野蛮、危险的心理!于是任何一件叫他不满意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一场暴力事件的导火索。

  当然对此片的导演兼编剧吕克·贝松来说,他是不会甘心将自己的作品停留在爆米花的水平的。片中那些轻松幽默的桥段和精彩纷呈的打斗一方面给予观众暴力解压的快感,也会引起一些有心观众的深思。吕克·贝松用影视的手法,艺术地也是非常逼真地展现了佛雷克一家这种暴虐处世方式的恶果。其实真正的力量,从来不表现在暴力强势上。这个只要看影片结尾就可以了:佛雷克一家依靠暴力获得了“胜利”,然而接下来,他们要生活下去则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上汽车,再一次全家仓皇搬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