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宁波/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一村民出资11万元修河道

工程完工以来,再没有人往河里扔垃圾

  □记者 黄金 通讯员 王加廷

  

  奉化市尚田镇柴家岙村一村民自掏腰包11万元,用于村里的河道整修,还购买了100余公斤红鲤在河中放养。“河里碧波荡漾不但看上去更美丽,而且也方便了村民洗洗刷刷。”昨天,村支书罗建成告诉记者,这位村民做了一件好事,不少村民觉得再往河里扔垃圾都不好意思了。

  想自掏腰包整治河道

  “人在岙中游,山在两旁走。”走进尚田镇柴家岙村,新拓宽的村道、新建的休闲公园、新治理后的河道、新植的两旁绿化,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这两年,为了让村里“青山伴绿水,绿水绕村走”,尚田镇柴家岙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经过规划整治后,如今的柴家岙村,条宅江如同一条透亮的缎带,穿过柴家岙村,一条条红鲤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悠闲自得地追逐着。

  “这除了村里的一些规划整治,也多亏了村民罗昌义。”村支书罗建成告诉记者。

  事情要追溯到2012年。当年,该村先后投入150余万元治理河道———从村头水库到村尾的800米河道,两边全部砌石,安装护栏,浇筑水底坪,沿河配备了13只垃圾桶,并建造了一个公园。

  河道治理完了,卫生整洁了,环境好了,但由于治河经验不足,大伙以为把河道弄干净了就行,没成想工艺设计上存在缺陷,河水流走很快,积水不深。

  “柴家岙村三面环山,水资源不足,一下雨雨水都跑了,实在有点可惜,而且干旱的时候更需要水。”罗建成说。

  看到此番景象,作为土生土长的柴家岙人,67岁的罗昌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这事,罗昌义曾多次向村委会提出再次整治河道的要求。

  但柴家岙是个经济薄弱村,此时村里已经拿不出多余的资金。于是,罗昌义便萌发了自掏腰包整治河道的想法。

  多年前,罗昌义开始种植花木,平常省吃俭用的他,攒下了一笔积蓄。罗昌义告诉记者,致富以后,他一直在思忖着,如何尽自己所能为村里做点事情,这条河穿村而过,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村民们对这条河也有很深的感情,不如就从这条河入手,让它变得更美些。

  罗昌义跟家人说,现在的河流水太浅,村民想要洗点东西都没法洗,更别说干旱的时候发挥调节的作用了,而且看上去没什么水的河流也不美,不如花点钱再整修整修。

  

  再没有人往河里扔垃圾了

  

  “平时,家人对我的想法也一向比较支持,这次他们更是赞同。”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罗昌义当即就把想法告诉了村支书。

  “起初还不敢相信,当了这么多年的村支书,没遇到过主动出资搞建设的村民,再说他家的条件在村里也不算是最好的。”罗建成说,看着罗昌义一脸认真的样子,他这才信了。

  很快,村里请来施工队进行了现场勘察,预算全部搞好需要10多万元。

  在得知村里的预算后,罗昌义立即拿出了11万元用于河道整治。“村干部做事靠谱,我这钱出得放心。”罗昌义说。去年下半年,河道再次治理,筑起了13道拦河坝,并在河底做好了三面光水泥夹缝……前不久,这项治理工程终于完工。

  “现在村民要洗个什么器具,甚至洗洗菜都方便了,干旱的时候还能起到调节作用,看到碧波荡漾的河水,人的心情也变得更好了。”罗建成说。

  “现在到处都在说‘五水共治’,昌义不但是为‘五水共治’做了一件大好事啊,也是为我们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有村民表示,河道整洁干净了,看着舒心,村民们的保洁意识也提高了,大家都很自觉,没有人再往河里扔垃圾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