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马航失联航班 记者22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根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对相关卫星数据进行研判,3月18日12时许获取的高分一号卫星图像中,南印度洋海域(南纬44度57分,东经90度13分),观测到疑似漂浮物。这一疑似漂浮物长约22米、宽约13米,呈马蹄形,距澳大利亚公布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如上图)。疑似漂浮物是否与失联客机有关,尚待进一步分析与核实。 中方已在第一时间向马来西亚方面及澳大利亚方面通报上述情况。 最新动态 我空军两架运输机抵澳 一个机组今赴 南印度洋海域搜寻 22日7时许,中国空军两架伊尔-76运输机从马来西亚梳邦空军基地起飞,途经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4个飞行管制区,第一架运输机于当天14时降落在珀斯皮尔斯空军基地,第二架运输机15分钟后也平稳降落。 两个伊尔-76机组落地后,立即与澳大利亚空军就搜救工作交换了意见,听取了澳大利亚空军关于前期搜救工作介绍,定于23日14时派出1个机组,飞赴南印度洋疑似发现失联客机残骸的海域进行空中搜寻,并为中国海上搜救舰船提供信息。 黑匣子和定位发射机 只剩一半电量 搜寻,与“电量”赛跑 截至22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已满15天。15天已过,意味着黑匣子和为避免客机“失踪”而安装的定位发射机(ELT)只剩一半电量。所以,搜寻,要与“电量”赛跑。 除依靠目视搜寻疑似残骸,客机黑匣子发出的脉冲信号也是搜寻人员的重点目标。如果搜寻人员今后十几天依然无法定位黑匣子,搜寻客机和还原真相都会面临更大挑战。 一名中国航空专家告诉记者,如不出意外,马航失联客机安装的应当是新式ELT,它具备两种工作方式:其一,通过超高频和甚高频发射无线电信号,每50秒一次。与黑匣子类似,这种信号需要相关仪器在附近区域探测才能被捕捉到;其二,向卫星发射信号,再由地面站捕捉,定位精度在2公里以内。 从眼下线索来看,如果证实客机坠海,ELT可能沉入数千米深的海底,而无线信号在深海中和在空气中的衰减程度相差很多,因而很难判断其信号能否发送至卫星。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