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娱/综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23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业片文艺片界限正在模糊

  《白日焰火》剧照

  电影评论

  3月21日,春分,《白日焰火》《警察日记》《盗马记》《英雄之战》四部国产电影同日在中国开始上映,尤其两部获奖作品的“文艺片”尤为引人注目。在四部国产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部刚刚获得国际奖项的“文艺片”:《白日焰火》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擒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警察日记》则擒获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春季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市场淡季,但近年来“淡季不淡”越来越成为常态,这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步成熟,也展现出中国电影类型多元化发展的成果。

  对于传统电影淡季出现如此集中的国产电影排片,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说,中国电影市场培育了越来越多的电影观众,电影淡季和旺季的界限正在趋于模糊。事实上,近年来的春季档,越来越成为国产电影大显身手的时机。2013年大卖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都是在这个季节获得了成功。

  中国电影面临结构调整,表达人文内涵的电影类型会逐步增多,电影市场产品会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这也将促进中国电影生态更加良性和健康地发展。“我个人非常希望《白日焰火》《警察日记》等人文色彩浓重的电影能够得到更多电影观众的认可。”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

  尹鸿指出,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一种介于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之间的“好电影”。“我们无法分清它们到底是属于商业电影,还是文艺电影,例如《观音山》《桃姐》《海洋天堂》和《白日焰火》,这些电影也正在推动中国电影类型多元化发展。”

  《白日焰火》导演刁亦男说,“电影市场越来越庞大,电影作为产品的盈利价值被越来越多人认可是一件好事。在这个基础上,电影创作才能慢慢改进,观众对于艺术片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辛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