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2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彩而艰难的课外爱好

  叶向阳

  好奇心强,喜欢探究,爱好动手制作,这是青少年的共性。男孩子中的“热拆骨头”大都产生在那个年龄段。作为老三届的我,和同龄的人们一样,青少年时期是在饥饱参半、升学无门的境况中度过的。不过,那时处于“散养”状态的我们,所拥有的天地倒是颇为广阔。游泳、骑车、打鸟、钓鱼虾、放风筝、摆弄乐器,更有各种小制作:弹弓、水枪、滑车、杆秤、三模、收音机、印相箱(印照片)……按理说这些活动是需经费的,这对当时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一道难题。好在兴趣是行为的助推器,没钱,在浓烈兴趣的驱动下,创造条件照样能活动。只是家里的“财物”常会因此而悄遭损失。

  肥皂是用于洗涤衣物的,可在我们手里既可作木片小船的动力源,切成薄片后又可成为羽毛管气枪的“子弹”。灯泡内的玻璃抽气管,是做以火柴头为“炮弹”的“反冲火炮”的主材料。挂蚊帐的竹竿其内径不大不小,最宜于做水枪的枪管。制作印相箱时,为了得到小功率的红灯泡,我不惜用家里两只普通灯泡与人交换。看了班主任借给我的刚刚面市的首版《十万个为什么》,很想做个袖珍潜望镜,为了凑足十几个火柴盒,生煤炉时我恨不得将几根火柴合为一根来点火。竹筷质地坚韧且其截面方圆兼备,是小制作中的“通用材料”:水枪的活塞杆、竹蜻蜓的手柄、摔炮的夹杆、车模的轮轴、风筝的收线棒、古币陀螺的主轴等,无不用到它。

  有一阵子母亲总在嘀咕:“筷笼中的筷子怎么总在减少?火柴和食油(替代润滑剂)咋会用得这么快?”个中原因我晓得:我与弟开了“作坊”。兄弟俩互相效仿,共同制作,材料公用,“产品”归己。“公共资源”有限,其结果自然会使母亲心生疑团。看着家里掉刃的菜刀、“缩水”后接了木棒的帐竿、矮了一截的竹扫把(做蟋蟀笼子)、隔三差五“丢失”需凭票购买的日用品……母亲难免会冒火进而严厉查究。“家里有了小顽,连一枚针也囥勿牢(做钓钩)。”这是母亲当年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严责的语气中带着怨愤。 

  兴趣爱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摄影和无线电制作是当时部分中学生十分喜欢也极易“上瘾”的两项活动。可它们花费极大,尤其是价格昂贵的照相机,那是公认的奢侈品。因此拍摄时相机总是借用的,拍摄后的流程才是我们主要的操作内容,诸如洗印、放大、水性油性上色等。无线电制作的花费颇具梯度,因此也更具诱惑力。当为欲望所诱而为现实所困时,萦绕心头的就是一个字:钱。然金钱与人的欲望并无正比关系。我不奢望在家里得到零花钱,母亲的态度坚决而明朗:“有吃有穿有书读,还想钞票?别难我了!”说无底洞倒不假,玩无线电的人常会不自觉地升级。单管机逐步升至七管机,有了电烙铁又梦想万用表,刚在旧书店淘得电路图集又获悉最新版本上架了……初三时,我对电子管和晶体管几乎同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同步爱好的结果是常为囊空如洗的现实所苦。我的同桌是双职工家庭的独苗,醉心于无线电制作,说起电路原理头头是道,想到啥零件转天就买来。一天午后他告知:我们常去的振新电料行正在出售处理品电子管6N2,价仅四角一分。那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双三极管,正品卖两元八角多。趁午休我从学校赶到家里,用菜刀奋力劈开储钱竹筒,抓起所有的硬币马不停蹄赶到东门口的“振新”。一位中年女营业员面对一堆硬币,带着不耐烦的神情用食指在玻璃柜面上逐个拨动着硬币数完,将剩余的四个硬币推向我,紧接着边用手掌抹桌子似的将几十个硬币“抹”入另一只手,边自言自语地说:“连一个五分头都没有(全是一分两分)。”近五十年过去了,女营业员那句有意无意的话语仍清晰地萦绕在我的耳畔。那只经我多次拆装使用的6N2,珍藏至今。 

  约两年后哥来甬探亲时送我一件重礼:一只3AG14高频三极管。这一喜悦来得太突然,当晚竟让我失眠了。我甚至舍不得用电烙铁去焊接,借助缝衣针用铜丝绕制了三个螺旋状的插座专供其接插。那只元件六元三角六分的售价,几乎抵得上初中生一学期(七元)的学费,如此贵重的礼物我岂敢轻待?

  为了解决制作费用,那个年龄段能做到的事我都做了:写信向哥求助,帮家里打扫卫生整理出能“变现”的废弃品,替针织厂加工白纱手套的末道工序,去卷烟厂帮工,为老虎灶担水……当然那些劳动大都是在学校的假期和插队前夕进行的。“文革”中还曾有同学约我一起到舟山码头挑黄沙,每天报酬两元多。我闻讯热血沸腾,跃跃欲试,要不是母亲断然阻拦,我该在海边头顶蓝天脚踏跳板地奋战了。

  辛劳所得,花得坦然更懂得节俭。一角钱一张的火药纸,大红的纸面上整齐地排列着几十颗圆鼓鼓的火药,那是摔炮、钢丝枪的“粮食”,使用时在“弹仓”中掺和少量火柴的火药,爆声同样惊人,却省下了不少火药纸。打鸟用的弹弓需较多的橡皮筋以增强弹力,合伙多买一点(便宜)再与人分摊。吹笛子必要的笛膜也如法购入。刚用完的电池在其底部钻两个孔,灌入盐水封口后可使其“起死回生”。

  现在闲置在家的部分小工具、元器件、上海牌口琴、那把琴颈已斑斑驳驳的月琴等,都是用那段岁月的汗水换得的。我舍不得丢弃它们,是因为它们身上留有我学生时代多彩而艰难的课外活动的印迹,它们让我记住了那个年代创造课余爱好的物质条件的不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