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下鲜花,逝者亲属将亲人的骨灰坛缓缓沉向大海。 记者 张柯 摄 |
□记者 滕华 东经122°、北纬30°,是舟山普陀山脚下的莲花洋。 昨天,11户参与今年宁波清明首批海葬的家庭乘坐“新天恒”号轮船来到此处,将逝者的骨灰坛与满满的哀思一起缓缓沉入大海。今天,还将有11户家庭参加第二批海葬活动,在清明送别亲人。至此,我市已组织三次联合海葬活动,共有47位逝者在碧海间安息。 母女俩同时魂归大海 昨天一早,江东的戎女士就带着子女一行7人赶到位于五乡的本次海葬执行单位同泰嘉陵。他们即将送别的,是两位过世多年的亲人。 戎女士说,她的外婆是1968年去世的,距今已46年。“外婆去世时就已立下遗嘱,说要海葬,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到了现在。”另一位逝者则是戎女士的妈妈,骨灰已放置了12年,一直未入土。“妈妈生前留下话,除了要我们努力实现外婆的遗愿,还希望将自己的骨灰与外婆的骨灰葬在一起。” 昨天,还有一户家庭也像戎女士一家那样,为逝世的亲人集体选择海葬。同泰嘉陵工作人员介绍说,两位亡故的老人是一对夫妻,逝去已有7年,两位老人生前生性洒脱,逝世前均特意叮嘱子女切勿隆重安葬,最好简化仪式。遵父母遗愿,后人选择在今年清明前用海葬这一方式送别他们。 早年离乡闯荡 百年后“叶落归根” 普陀山脚下的莲花洋,亲人们用粉红带将骨灰坛绑住后,缓缓放入水中,然后抽掉粉红带,如莲花形状的骨灰坛,先是浮在海面上,然后渐渐消失在海水中。亲属们向大海撒下鲜花,默默祈祷。 送别逝去亲人的队伍里,不少人讲普通话,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是的,今年22户人家中,有9户都是从外地赶回宁波的。”同泰嘉陵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9户人家的先人,大部分是早年离开宁波出去闯荡的宁波人,对故土一直有着浓浓的乡愁。 其中最远的一户来自辽宁。其实,辽宁就靠海,当地也有类似的海葬服务,之所以选择带着先人的骨灰千里迢迢回宁波来参加这次海葬,就是为了告慰九泉之下的先人,“老人籍贯宁波,去之前一直念叨着要叶落归根,安葬在家乡,对他们是最好的告慰。”从辽宁赶来的这名丧属告诉记者。 今后海葬的频率将逐步增加 去年,我市实现了海葬“零”的突破,全年组织开展骨灰撒海3批次,共有25位逝者魂归大海,各级财政支出相关保障资金超过8万元。与此同时,我市还制定了《宁波市骨灰撒海服务实施办法(试行)》,为海葬的推广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目前,根据我市市民对海葬这种新型葬式的接受程度,活动暂定每年清明、冬至前后各举行一次。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朱伟君透露,今后,随着社会认可度的提升,海葬活动的频率将逐步增加,他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办法》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相关新闻 公交车辆“大体检”备战清明 □记者 林诗舟 通讯员 毛敏尔 蒋海波 本报讯 近日,市公交总公司车间维修人员对参加清明期间运营的103辆公交车进行了一次细致全面的“大体检”,包括对车辆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刹车系统、车辆底盘、电子路牌、车辆电路、GPS信号以及报站器等开展彻底检查,并对所有车辆进行了技术保养,确保安全有效完成清明节的输运任务。 据悉,包括上述车辆在内,市公交总公司将投入520余辆公交车保障清明运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