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阁4月1日上午举行会议,决定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大幅放宽对外输出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当天表示,中方对此高度关注,希望日方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主任吕耀东认为,日本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在国家战略上意在谋求成为“正常国家”,并希望通过出口武器保证海上通道的安全,将给中日关系带来潜在影响。 武器出口新原则 新出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声称,随着安全保障环境的变化,有必要修改原先的“武器出口三原则”。 日本政府1967年颁布实施“武器出口三原则”,即禁止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联合国决议规定实施武器禁运国家以及国际冲突的当事国或有冲突危险的国家出口武器。1976年,当时的三木武夫内阁又对上述原则进行增补,实际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 然而,近年来,日本政府一直以各种方式试图绕开“武器出口三原则”,包括允许日本与他国共同研发、生产武器。去年12月,安倍晋三内阁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则明确提出将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 除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安倍去年还提高了日本的防务预算,为11年来首次。同时,他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 谋求成为“正常国家” 吕耀东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因为武器出口会间接地导致一些战争,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依据和平宪法出台“武器出口三原则”。但现在,日本政府认为,这样的武器出口原则限制了所谓“国家利益”。 他说,修改武器出口原则与日本希望成为“正常国家”有关。日本理解的“正常国家”是,别的国家做什么,日本也可以做什么,包括出口武器。日本希望通过修改武器出口原则,正常出口武器,参与国际事务,真正使日本摆脱战败国的形象。 吕耀东认为,日本还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首先是在亚太地区。日本可以把武器出口给所谓与日本安全密切的国家,比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以保证所谓“海上通道安全”。吕耀东说,如果日本向菲律宾、越南等南海国家或海上通道相关国家出口武器,势必会加深和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给中日关系带来潜在影响。 共同社报道,民意调查显示,日本民众对于修改武器出口原则心存疑虑,担心新原则没有对武器出口作出明确限制,可能会影响到日本在战后和平国家的理念。 刺激军工产业发展 吕耀东指出,日本军工企业当前主要限于向日本自卫队提供装备,军需市场有限,放宽武器出口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日本军工产业的发展。 以三菱重工等为代表的军需产业界一直将“武器出口三原则”视为发展壮大军工的最大瓶颈,长期呼吁日本政府放宽限制。 日本拓殖大学教授丙午佐藤认为,日本军工产业处于一个封闭的市场,在技术研发方面处于落后地位。因此,放宽武器出口对于日本军工企业而言是利好消息,它们今后将能够参与共同的武器研发和生产,接触到顶尖的技术。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