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诗舟 通讯员 龚小刚 储鹏飞 《宁波市轨道1号线一期地面公交接驳方案》(征求意见稿)昨天公布,并在市交通委官网上公示至4月10日。 根据该接驳方案,轨道1号线一期沿线将设2个公共停车场、13个公共自行车网点、今年内新增5条接驳公交、调整11条常规公交。 沿线每天有4.7万人次 由公交改乘轨交 预计将于今年年中通车的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从高桥西站到东环南路站共有20个站点。20.878公里长的沿线,对公交线路客流量的影响有多大?接驳方案进行了严格的测算:沿线共涉及公交线路89条,其中线路与轨交1号线一期重合在4站及以上的,共有22条,日均客流量为15.8万人次。按照复线3站以上公交线路客流下降30%以上计算,到时日均将有4.7万人次由公交车改乘轨道交通。 如何让狭长的轨道1号线不仅发挥轨道站作用,还能通过接驳使得轨道1号线的影响由一条线变成一片网?《宁波市轨道1号线一期地面公交接驳方案》给出的答案是:融合不同的交通模式。即:距轨道交通站点800米半径范围内,以步行为主;2000米半径范围内,以公共自行车为主;2000米半径范围外,则以常规公交和小汽车为主。 同时,接驳车次也将根据轨道交通经过的不同地段而有所区别。如:高桥西站到望春桥站的这片近郊区,人口疏、范围大,需要长线路收集客流,方案建议增加接驳。望春桥站到世纪大道站的中心城区,客流集中,线路集中,方案从减少竞争的角度,也建议适当考虑增加接驳。世纪大道至东环南路站的未来城市核心区,发展快、人口岗位集聚,方案建议短线接驳一体发展。 今年新增接驳线5条 调整11条常规公交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工程师钟章建表示,根据调研数据发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线在4个轨道站距范围内(含4站)的,常规公交方式吸引力高,两者呈现较好的互补性,以接驳关系为主。而8个轨道站距范围及以上,轨道交通会与常规公交形成强替代关系,形成强竞争线路。 根据这一发现,昨天出台的接驳方案提出了轨道1号线一期开通后,周边常规公交线路的调整方案。总体上,将对长距离竞争性线路调整,保留短平行线路,同时保留1-2条长距离共站线路,为短途出行、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此外还通过增加接驳线路,利用公交专用道,提高站点接驳能力,提高轨道辐射范围。 据悉,今年到2015年主要是轨道1号线一期客流的市场培育期,将增加接驳线路为主,提升轨道交通客流水平;尊重居民出行习惯,仅微调平行线路。而2016年到2017年,为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的客流成熟期,将继续增加接驳线路,并结合2号线和1号线二期工程,对强竞争线路做出调整。今年到2017年总共要调整23条,新增12条。其中今年调整11条,新增5条。 建2个公共停车场 设13个公共自行车网点 按照该接驳方案,在望春桥站和东环南路站将各建设一个公共停车场。其中,望春桥站为地面停车场,停车位200个;东环南路站为临时停车场,停车位50个。后期根据其他建设项目以及轨道1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后的需求,可能会增加停车位数量。 同时,在轨道1号线一期沿线的10个轨道站点,还将建设13个公共自行车网点用于接驳,投入555辆公共自行车。记者获悉,这些网点近期已开工建设,将在轨道一号线开通前全部投入运营。 其中,泽民站、西门口站、鼓楼站因为客流量较多,在进出口将分别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网点。其他7个有公共自行车接驳的站点分别为望春桥站、东门口站、江厦桥东站、舟孟北路站、樱花公园站、福明路站和世纪大道站,公共自行车桩位数从25个到50个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