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是2007年11月24日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拍摄的马尔克斯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
据新华社电 昨日凌晨,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称,马尔克斯去世给哥伦比亚留下了一千年的孤独和悲伤。 在中国,很多人是因为马尔克斯才开始接触拉美文学,了解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在很多人看来,他不属于一个国家,甚至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全人类永恒的丰碑。 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教授梁永安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的发展曾一度遇到瓶颈。这时恰逢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国内的震动可想而知。孕育马尔克斯的哥伦比亚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和我们有文学艺术甚至民族上的关联性。由此,国内文坛开始探讨“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样一个概念,掀起了“寻根文学”的高潮,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化的自信。 作家格非说,很多人会谈马尔克斯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事实上,他对全世界的作家都有广泛影响。而且仅仅了解其影响和创作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很多喜爱马尔克斯的人来说,他是原点,但我们仍要找到马尔克斯在18、19世纪以来的文学领域中的坐标,在更宏大的范围内才能对他进行了解,其在过去200年的文化变迁中,坚持了什么,复活了什么,带来了什么。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是马尔克斯的忠实读者,“马尔克斯之所以能在上世纪末的中国如此知名、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有时代背景原因,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他写得好,虽然晚年由于身体原因停止了写作。马尔克斯的作品值得重新阅读,这样的作家不会随着潮流被遗忘。” 昨日,网上有近10万人在讨论马尔克斯的去世带来的影响。网民“Liu海流”说:“今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微博,却突然犹如一记重拳打在胸口。《百年孤独》陪伴了我高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也是我感情和斗志上一个很大转折的开始。马尔克斯的每字每句都值得诵读百次赞颂千篇。” 马尔克斯的天才之处,或许在于他可以将别人难以表达的情绪细腻地描绘出来。上海的读者杜凤友说,这个时代的文学已趋向浮躁,而《百年孤独》则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洗礼。 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1961年移居墨西哥继续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等。行销全球的《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所有作品中最广为流传的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