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则臣与读者分享写作感悟。 |
□记者 金晓 文/摄 昨日上午,作家、《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徐则臣做客鄞州区新华书店“周六悦读沙龙”,与读者分享写作的感悟,讲述新作的创作过程。 新作试图表现70后的精神困境 作为一名70后的作家,徐则臣被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近日,他的新作《耶路撒冷》刚刚出版,创作这部长篇小说他花了整整6年的时间。徐则臣说,对他和小说中的人物来说,“耶路撒冷”并不是一种宗教的象征,而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指代。“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意义上的‘耶路撒冷’”。写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徐则臣送走了身边的老人,也迎来了儿子的出生。他把自己切身经历的生与死的感悟和体会都写进了《耶路撒冷》,他希望读者能从这部小说中看到,包括他在内的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所面临的精神上的困境和疑难。 “娇贵”的习惯让他写作很慢 十八九岁开始至今,徐则臣写了十多年的小说。对于自己的写作习惯,他笑着说:“毛病越来越多,比如我写作时一定要关上门,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他自称这是个“娇贵的毛病”,这种写作习惯让他的小说写得越来越慢,“大学时我一天能写一万字,现在我从早上八点写到晚上十点最多只能写两千字,有时候写五百字也需要一天的时间。” 写得如此慢,是因为徐则臣对写作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他说,一个好作家不仅要把故事讲好,还需要在具体的字句上锤炼自己,“一个好作家应该对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负责任”。多年的创作中,徐则臣也会遇到各种瓶颈,在他看来破解的方法是“在真诚之外有一点游戏精神”,这样才能让自己适时地跳出困境,然后再出发。 马尔克斯是他心中的“男神” 徐则臣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读马尔克斯的作品,“当时他在我心里就是一位‘男神’”,为此他天天追着看“男神”的作品。如今,他依然将学生时代看了好几遍的马尔克斯的书珍藏着,“过去的十七八年,我搬了好几次家,但他的书我一直都带着。” 徐则臣认为,马尔克斯是中国当代作家的“教父”,他的作品让中国当代作家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一个是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让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另一个则是他对小说时间的独特而别致的处理,为我们提供了除了线性外另一种处理时间的方式。”他感叹称像马尔克斯这样对中国作家、拉美作家乃至全世界作家都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巨匠,“可能以后都不会再出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