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小记者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26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物故事

    青蛙“课堂”

  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102班小记者 徐来(证号02889)

  奶奶家院子前有一条小河,春天到了,河面上覆盖着一层绿绿的“水草”,爷爷说那是浮萍。爷爷还说,浮萍上会有跳来跳去的小青蛙呢!于是,我站在岸边瞪大眼睛找青蛙,可惜找了很久也没找到。我问爷爷:“青蛙什么时候会跳到浮萍上?”爷爷说:“青蛙喜欢晚上出来玩。”

  吃过晚饭,天渐渐暗了,外面静悄悄的。突然传来一阵蛙鸣声,我兴奋地喊:“妈妈,你听!是小青蛙的叫声,小青蛙出来玩了!”我高兴地边跑边喊。可惜,夜晚的池塘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妈妈提议说,用手电筒照着找找看!我赶紧拿来手电筒,打开一照,蛙鸣声一下子停了,小青蛙被亮光吓跑了!没有找到青蛙,我失望地上楼睡觉了。

  刚躺下,外面又传来了蛙鸣声,刚开始只有一两只青蛙在叫,好像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它们的争论引起了更多的青蛙参与讨论,安静的池塘变得热闹起来。过了一会儿,只听见零星的蛙鸣声,我想应该是小青蛙们在上课了,一阵阵蛙鸣声是小青蛙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吧!

  渐渐地,我也进入了梦乡……

  

  狮子 

    海曙中心小学202班小记者 陈心蕙(证号01633)

  星期天,爸爸和我一起去动物园。

  我们乘上观光车去猛兽区参观。猛兽区里狮子的叫声最引人注目。我们的车开到狮子身边,它用粗重的嗓音大喊,好像在说:“我饿了!我饿了!”狮子用它锋利的爪子抓住我们车上的拦杆拼命往窗口爬,瞪着铜铃般的眼睛盯着我们车上的人,一副垂涎欲滴的样子。我吓得心惊肉跳,真怕车窗没关紧,我成了它的美食。幸亏,饲养员看见了,他用一根长木棍从车身的一个小洞里戳了一下狮子的胸口,狮子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灰溜溜走开了。

  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太惊险了!指导老师 方幼萍

  

  小狗泰迪 

    宁波市实验学校402班小记者 潘子皓(证号03239)

  在我六七岁时养过一只小狗,我给它取名叫“泰迪”。

  它有两只耷拉下来的长耳朵,眼睛水灵灵的,像两颗晶莹透亮的小玻璃珠。它有一只小巧玲珑的鼻子,鼻子下面还有一张不易被人发现的小嘴。它有一身棕色的好像烫过的卷毛,身子下面还有四条修长的腿。身后的尾巴随着走动左右摇摆,像极了一个小小的绅士。

  它吃饭常常使我发笑。它最喜欢的是火腿肠,所以我常用火腿肠来引诱它。我把火腿肠一扔出去,它就风一般地去追,只可惜牵它的绳子太短,它跑不过去。它拼命挣扎,试了几次都没用,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快到手的食物吃不到。我把绳子解开,它又飞快地向火腿肠跑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以后,它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好像还没吃饱似的。

  它的步伐非常帅气。它走起路来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好像电视里的模特出场。它边走边趾高气扬地抬着高傲的头,有一种漠视一切的感觉。邻居们看见了,都会赞叹道:“这只狗狗好有明星范儿!”

  这就是我的“泰迪”,它带给了我无限的乐趣。你们喜欢它吗?

  指导老师 胡晓芸

  

  蚕的勇气 

    江东实验小学404班小记者 王迁晴(证号15645)

  我养了一条蚕,它已经结茧了。

  一天下午,我突然发现那条蚕正在突破蚕茧,钻到外面来。它的头已经露在外面了,腹部不断用力想要破茧而出。它一次次努力,却又一次次失败。我很想帮助它,却又不能帮。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它一动不动,以为它放弃了。忽然,它又动了起来,更加努力地抖动,一点一点从茧里钻了出来。“噗”,这轻微的响声彻底惊呆了我,蚕成功地破茧而出了!

  啊,小小的躯壳竟然蕴藏着这样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不就是勇气、这不就是生命的意义吗?指导老师 沈海燕

  

  游动物园 

    江北实验小学205班小记者 郑含晓(证号22450)

  星期二,我们去雅戈尔动物园春游。

  先说猴子吧,猴子们“活力十足”,跳来跳去,爬上爬下,活泼可爱,真是逗人喜欢。

  再说骆驼吧,它们身上臭臭的,毛一绺一绺粘在一起,似乎好几天没洗澡了,我赶紧走远点。接下来可得提提两场表演。海狮表演十分精彩,海狮会顶球、跳芭蕾舞、滑滑梯……各种滑稽动作让人眼花缭乱。猛兽表演也不赖,演员阵容强大,有熊大、熊二和好几只大老虎。熊大可乖了,让它做什么就做什么,很有大哥的样子。熊二可没那么老实,接圈时根本不用心,就想着玩,漏接了好几个圈,引得我们哈哈大笑。猴子中一只特别调皮的,明明应该拎着水桶平稳地走钢丝,但那只戴帽子的家伙就是故意乱晃,活像个喝醉了酒的人,桶里的水洒得到处都是,让驯兽员哭笑不得……指导老师 蔡波

  

  小溪捉鱼记 

    广济中心小学501班小记者 张祺洋(证号07421)

  这次去黄贤森林公园春游,活动内容真是丰富多彩,最让同学们兴奋的还数“小溪捉鱼”。对于捉鱼,大家似乎都有“独门绝招”:

  第一招“浑水摸鱼”。只见同学们把手放在水里,拼命地搅拌,水里像起了龙卷风,混沌一片。鱼儿吓得四处逃窜,晕头转向。趁着鱼儿们慌乱之时,同学们操起塑料袋一阵狂捞,鱼儿们稀里糊涂地就成了同学们的战利品。不过这只是幻想,真正实施起来却没有这么容易,毕竟小鱼太机灵。所以这招看着热闹,但消耗体力,收获不多。

  第二招“请君入瓮”。这招比较文明,需要互相配合。一个同学在小溪中搭个坝子,只留一条窄窄的出口,张开塑料袋,对准前方;另一个同学,从前面一点一点耐心地把鱼群赶往坝口。到了坝口,鱼儿无路可逃,只好乖乖地自投罗网。不过这个办法耗时长,比较麻烦,往往赶到一半,鱼儿都逃光了,还得重来,没有耐心的男同学把这招淘汰了。

  第三招“亲自下河”。脱了鞋,高高挽起衣袖、裤脚,和泥水来个“亲密接触”吧。双手合起就是渔网,只要你眼疾手快,鱼儿自然手到擒来,不过溅湿衣服那是难免了。捉到鱼的同学浑身泥水,还不忘炫耀一下:“快来看,大鱼一条呀!”

  可惜就是“十八般武艺”一起上,鱼儿还是捉不了多少。最终我和毛嘉骐以两条鱼的“优异”成绩收工。指导老师 范静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