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土狗

  戴勤锋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是古人对乡村的描述。直到现在,我还固执地认为,一个乡村的夜晚如果没有阵阵狗吠,那该是如何的寂寞与冷清。

  旧时乡村,狗是农家不可或缺的一员,虽然各家各户都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家里有了一条狗,就能让人心里感到踏实。尤其是到了夜晚,稍有一点响动或有陌生人路过家门,那些趴在各家院子里的狗就会立马叫上几声以示警告。开始是“汪汪”几声独奏,继而引发一些伴奏,接着是全村狗的合奏。那声音就像波浪一样在村庄上空此起彼伏,从村东涌到村西,又从这村波及到那村;而乡村里的人早已习惯了此声,从没听说过有人因此睡不好的。 

  乡村里养的都是些普通的土狗,它们没有好吃的狗食,也没有像模像样的狗窝,饿了吃点主人的残羹冷饭,困了就趴在院子里打个盹,即便这样,它们依然无怨无悔地看护着家园。

  除了对人类忠诚,狗的智商也不可小觑,它们不仅会看主人脸色行事,还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叫声表达出来。狗高兴的时候,会把身体放得很低,边摇尾巴边发出“呜呜”的鼻音,这时逗逗它的话,它就会绕着你不停地跳跃。狗害怕或受委屈了,就会发出“咿唔———咿唔”的叫声,这时你轻轻地安抚它一下,它就会乖乖地趴在你身边向你撒娇。如果看到狗对你竖起毛发,并发出“呜———汪汪!”的叫声,那一定是它生气了,这时你最好避它一下。不过,乡村里的狗性格一般比较温和,最多是虚张声势地叫上一阵。 

  我家以前也养过狗,那是我十岁生日时老爸送给我的礼物。那条叫“阿黄”的狗是山区猎狗的后代,长得高大威猛,叫起来低沉而富有穿透力。阿黄的到来不仅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还充当了我的“保镖”。那时我长得瘦小,上下学途中有时会被一些大孩子欺负,自从有了阿黄,那些大孩子若想欺负我,只要阿黄朝他们龇牙咧嘴地咆哮几声,他们就再也不敢靠近我了。

  到了七八月份农村最繁忙的“双抢”时节,村里的劳动力们每天“起五更,落半夜”,恨不得把脚跷起来当手用。这时,不要说狗了,连自家的孩子都无暇顾及。好在留守村里的那些婆婆们,一到饭点就会把邻居的孩子叫去吃饭。我和妹妹每次从隔壁的邵婆婆家吃好晚饭回来,天早已暗了。望着寂静的院子和黑沉沉的夜色,我们会感到紧张和害怕。幸亏阿黄总是守在身边,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大声叫着为我们壮胆。在那个时代,农村里的孩子大多有过类似的经历,可以说,狗是他们除了亲人之外最称职的守护者。 

  我十五岁那年,所住的城郊已不能养狗了。为了给阿黄找个好人家,父亲思来想去,最后把阿黄送到了乡下的大姑家。没想到过了几天,阿黄竟自己摸着回来了,送了几次都是这样,没办法,父亲只好把阿黄拴在院子里,不让它出门。但好景不长,有一次乡里的打狗队到村里来检查,阿黄一听到外人的声音就拼命地叫了起来,一下子给暴露了,任凭我怎么哭闹,还是救不了阿黄。 

  近些年,从城市到乡村,饲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但大多是些身价不菲的名贵品种,而土狗———中华田园犬却很少看见。至于乡村夜晚那连绵不绝的狗吠,只有在记忆中去追寻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