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休闲/赏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04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瓷板画和“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的《静观落花图》瓷板画
  “珠山八友”的花鸟瓷板画

  □枕流

  

  瓷板画是指在素色瓷板上采用化工颜料进行绘画后再上釉彩,最后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兴起于江西景德镇,它既是瓷又是画,也是一种颇具艺术观赏价值的工艺品,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大量出现并广受追捧。

  也许有人觉得瓷板画不够“古”,大都是现代人新“做”的。其实瓷板画的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明中叶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出现,清中期,随着清代瓷艺的迅猛发展,瓷板画越来越走向兴盛。光品种而言,就有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等,绘画内容也很广泛,涉及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吉祥图案等,几乎无所不包。近年来,瓷板画的市场价格屡屡走高,是因为这种艺术品不仅需要绘制,还要两次入火烧制,加之是瓷的质地,易发生变形、窑裂,成功率极低,所以精品很难得。其次,以本身就具平整光洁美感的瓷板作为画作载体,能显出画幅色彩鲜明、靓丽、浓烈的审美意境及独特高雅的细腻感来,上面的构图、线条、色彩等都不会走样。再者,瓷板远比纸、绢等具有更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不怕潮、霉,不易变质。一旦作品完成,色彩将经久不褪,常年如新。

  也有不少朋友觉得:瓷板画的艺术价值似乎远不及中国传统的水墨绘画。事实上,要真是瓷板画精品,像“珠山八友”等人的佳作,那其价值很可能超过一般名家的画作。清末民国时瓷器大热,当时“珠山八友”的瓷板画的市价就堪比官窑。如今,“珠山八友”汪野亭的四屏瓷板价格基本在百万元以上。2011年5月的嘉德拍卖会上,“珠山八友”王大凡的一幅《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画则拍出920万元的高价。“珠山八友”是指从事瓷画创作的一群民间艺术家。珠山本是景德镇老城区中心的一座峰峦,因四周被五座山峦环抱,呈“五龙抱珠”之态,故称“珠山”。此山在明清时是专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御窑厂址所在地,于是此间的几位先生就被尊称为“珠山八友”了。他们以瓷入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进行精妙娴熟地描绘,将水墨画的神韵极为传神地“移植”到瓷板面上,并形成了将文人画应用到瓷艺上的“新粉彩”画派。这些民间瓷绘艺术家活跃的年代大约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但要澄清的是:“珠山八友”不是八个人,而是前后一共六代十个瓷绘艺术家,包括: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其中年龄最大的徐仲南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比年龄最小、生于1904年的刘雨岑要年长32岁。我们鉴定一幅瓷板画是否是“珠山八友”的真品,主要看其瓷板的胎质是否细腻,瓷板是否平整,厚薄均匀,画面技巧是不是上乘及题字的书写是否笔法精湛,挥洒自如。因为这些名家除了个个是绘瓷高手,还均是书画双绝的人物。

  不过当下收藏市场上真正属清末、民国的老旧瓷板画毕竟极罕见。藏友无需一味求古,还是应该多从作品的风格、画技、特色等方面入手,选择画功扎实、绘制精细、价位合适的藏品。因为随着瓷板画收藏的升温,不少现代知名画家也开始尝试此类创作,他们的作品在未来的收藏市场上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