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星期日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时代,用图秀出我们的生活

  今年春节,北仑一家大型企业的员工在乘坐大巴返乡时用手机拍照留念。记者 徐佳伟 摄
  游客在天童景区用手机拍摄演出。
  记者 龚国荣 摄
  市民在天一广场用手机拍夜景。
  记者 徐佳伟 摄

  曾几何时,@、粉丝、关注、私信、转发、分享、朋友圈,这些“微时代”特有的关键词,不知不觉地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为代表,以实时播报的图片、短小精炼的文字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用图片来记录和分享个体的生活,用图片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微时代”之下的“图生活”,人们在感叹终于开启了这样一个全新的与人分享的交际平台之时,却也发现,它正慢慢地改变着既有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的生活不断碎片化,私人空间存在着被侵犯的风险。

  微图生活,记录的是一刻,也是永恒。

  

  图 记录 两年晒出67张“儿子成长路”

  小小旅行家的周末———这篇在2012年3月19日发在新浪博客上的图文,是“王小胖1984”(网名)开始记录的“芒果成长路”系列第一篇。当时,儿子芒果已经5个半月了。在至今的两年时间里,“王小胖1984”为芒果写下了67篇成长实录,图文并茂地展现着一个小屁孩儿从毛毛头到摇头晃脑背唐诗的进阶之路。

  在宁波一家纸媒工作的“王小胖1984”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今年30岁。顺着她的记录,我们读出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成长的观察和引导。

  在第67篇芒果成长记中,“王小胖1984”记录了家人如何合力为儿子戒掉追着喂饭的坏习惯这一历程。她分析了芒果不肯独自吃饭的3大原因,并在成功纠正芒果喂饭坏习惯之后写下了给孩子“做规矩”的家长心得。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我想任何一个点开网页看到她这篇纪实的读者,眼睛停留最久的部分,还是那42张叫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图片。

  一盘大头菜,“王小胖1984”记录说:这是开饭前,她和芒果讲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为其代入了大头菜的可爱形象。

  一碗蚕豆和青豆,这是请芒果帮忙剥的,吃饭的时候,他自然更乐意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盘盐水蛏子,因为午饭前和芒果玩了5分钟“蛏子喷水大战”游戏,吃饭时,他喜欢上“把蛏子吃到肚子里”……

  这些图文,直叫人为“王小胖1984”的巧手和智慧不停喝彩。

  最近几日,“王小胖1984”正躺在医院里迎接第二个孩子的降临。芒果之后,她将再添一个菠萝(孩子小名)。以后还会不会继续用图片来记录孩子成长的故事?“当然会!”她回答得很肯定,“这是我和孩子共同的成长路,值得一生去体会。”

  图 分享 吃货“彬哥”当上美食分享家

  “彬哥”(网名)在微信朋友圈里是个热闹人儿。自从有了微信,大家都自动过滤掉了他作为宁波一家文化传媒公司老总的身份,彻彻底底变成了吃货一枚。他在朋友圈里发出的所有图片,只有两个主题:玩儿和美食。“彬哥”的爱好,从他的个性签名里就可窥一二:寂寞夜醉人、酒空烟断魂。

  一盆被红油和辣椒淹没的水煮鱼、一盘比面盆还大的烙锅鱿鱼虾、一锅酱红美味的土灶土法烧鱼,甚至于一份蛋炒饭、一个茶叶蛋,“彬哥”拍出来都显得格外美味。每次发到朋友圈,“彬哥”总逃不了一阵责骂:好吃好喝又不叫兄弟?!

  久在“江湖”飘,“彬哥”也总结了一套分享原则:美食照深夜不能发,那属于腹黑;食客照未经同意不发,饕餮时难有俊朗之姿,免得被人家大姑娘小伙儿记恨;涉及到商业机密或有广告嫌疑的不发,以免毁人招牌……

  “我是个吃货,在我眼里,人间最值得赞叹的应该是美食。每次看到好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手机,把它记录下来。”“彬哥”说,之所以把这些美食照片发到朋友圈相册里面,不单单是记录自己的吃喝生活,更主要的是希望可以让身边的朋友一起感受这诱人滋味。

  现在宁波的餐饮店不断推陈出新,菜品也定期更新,消费者的味觉审美也在逐渐改变,想出门吃顿满意的饭,并不是简单的事。因为食遍八方,“彬哥”成了朋友们的美食“活地图”,谁家要办个满月酒、亲朋好友聚个餐啥的,一般都会来电请教专家。“尝得多,倒也成了资历。”说笑间,“彬哥”把他的特长就此作了总结。

  图 社交 美图织就“朋友圈”

  网友“妙云”住在江北区北岸琴森小区,是一名茶道爱好者,三十出头的她与茶结缘已有十几年。“以前,只是三五好友一起品茶,最近一两年开始玩微信微博,也会把自己喝的茶在朋友圈里秀一秀,慢慢就吸引了不少同道中人。”她说,这些朋友中,除了品茶高手,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大家时不时晒晒图点个赞,让她长了不少见识。

  通过微信,“妙云”收了一名“学生”,对方在品茶方面是新手,对汉服的了解却像一本活图典,她晒出来的汉服图,精美大气,让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名“学生”,“妙云”结识了一名80后的摄影师。这个大男孩钻研了许多古籍古画。经他拍摄、处理的相片,或有元代的恢宏,或有宋代的纤巧,或有唐代的华美,人、物、景浑然一体,就像是一幅幅珍藏了千年的画作。

  通过这名摄影师,“妙云”又与一名爱好串珠的女孩子成了朋友。这个女孩也是80后,是老珠子的发烧友。她会将收集到的珍贵的老珠子,请手工好的老师傅帮忙制作成饰品,之后拍下来发到朋友圈和微博,并加以介绍,“翻看她发的内容,你会由衷地赞叹,一颗小小的珠子,会有这么大的学问,会有这么深的渊源。”“妙云”说。

  前两天,通过这名女孩,“妙云”又新加了一名爱好印度黑椰的年轻人。由于印度黑椰还是一种非常小众的玩物,对方一番讲解,让“妙云”大开眼界,原来,椰壳也会有包浆,原色的椰壳“养”了一段时间后,颜色会加深,会有光泽,黑色的椰壳则会变得油黑锃亮。

  现在,“妙云”的朋友圈里,有字画,有古玩,有奇石,有丝竹之音,都是她以前不曾接触过的精彩。

  最近一年,“妙云”爱上了老茶,与生茶相比,老茶富有余韵,而且健胃养生。每喝一款老茶,她都会拍下照片,然后细品每一泡茶,记录下从头到尾口感的变化,记录下茶的香型、回甘和生津的情况,随图一起发到微信和微博,让更多没有喝过的朋友也能有所了解。

  此外,每一次寻访老茶人、探访茶之路的经历,“妙云”也会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来,分享到朋友圈,老朋友、新朋友闻着茶香而来。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志趣相投又各有千秋的朋友和“妙云”一起,营造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