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摄影 梁溪 |
原杰 日前翻越塔竹岭,是因受作家阎受鹏文章的启发。那还是在去年年初,在报纸上读到他写的《风雪乡村道》一文,文中回忆50多年前,分配在舟山市蚂蚁岛教书的他,于农历十二月廿七风雪天赶回老家奉化徐马站过年,爬山涉水的艰苦经历和在塔竹岭得到一对素不相识老夫妻热情接待的动人故事。他最后说:“后因道路变迁,回老家另有车路,不再过塔竹岭,现在也没有路了。” 这便引起一向喜欢爬山登古道、且已基本攀登过奉化主要古道的我之兴趣,同时坚信那条古道一定还在———原来的村子还在———有道是有村必有人,有人自有路……仔细查看地图后果然发现,塔竹岭西边为东山村,东山村往南为徐马站村———那里有我早几年结对帮扶的孩子,与万竹村的公路相通。往西北则通向长龙头村,该村西边有自己神往已久的银坑岭古道。因此,下决心作一次从塔竹岭到银坑岭的山乡古道游。 在春天的某个星期天,手拎干粮、水果,乘中巴车先来到位于畈头村西南山腰1公里许的塔竹岭村。中巴车一般开到畈头为止,由于那天到塔竹岭的人比较多,在每位乘客加付2元车费后,中巴车便在竹林中拐了好几个大弯,把我们直接送到了塔竹岭村前。塔竹岭村分丁家、邬家两个村子,村以岭命名———光绪《奉化县志·乡都》中记为塔嘴岭,今因村周竹林茂盛,写成塔竹岭。塔竹岭的树最出名,村前一字排开的七八棵枫树,都有合抱粗、几十米高,树叶斑斓多彩,颇壮观逼人。而村后的那棵古银杏树则更引人注目,已有1500多岁,是宁波6500多棵古树中最年长者,因而位列“宁波市十大古树名木”之首。 向村里人打听,知道村后的那条石阶山道便是塔竹岭。山路弯弯绕绕,两边的竹林密密麻麻,把路遮得隐隐的,风景很不错。路遇有挑笋下山的,更多的是掘笋的人、上坟烧荒的人、走亲戚的人,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登上岭顶,见一座装修一新的庙宇。再走近一瞧,发现既不是庙宇,也不是道观,名叫“四洲堂”。“四洲堂”连接新开拓的机耕路,一直往西向东山、长龙头方向延伸。经东山往下走便到作家阎受鹏的老家徐马站。 东山,位于万竹村北三四公里的崇山峻岭中。村民由徐马站之王家、程家移来,又在徐马站之东,遂称“东山”。与其他山村一样,如今东山村房多人少。我摸进了几户人家的院子,发现老房子里大都没有人,且不少已破败不堪。当然,从摆设看,有几户应该有人,可能上山干活去了。再一路摸过去,时见已放弃的小村破房子———应该是原来的中湾、山树湾等自然村。我怡然自得,沿机耕路边欣赏风景,边慢慢走啊走。这里被竹林、柴山、花木怀抱,景色宜人,加上是第一次登临,更有一种新鲜感。 大约20分钟后,机耕路突然往下拐,我遵嘱找到旁边一条往西的山路继续向前行。几分钟后,山路在竹林深处终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前面传来砍毛竹的声音,并隐约可见一位正弯腰捆竹梢的老农,便忙上前打听。他指点说:“从我的身边过去,一直向前走。”前面果然有一条路,可问题是拐了几拐后,路在又一条山溪前消失。看看对面,找不到明显的路。于是只好用笨办法:从陡峭的竹林地,拉扯着竹子连滚带爬往下走。大概30多米后穿过几道荆棘丛,最后重重跳到了花木地上。花木地下面连着水稻田。有田便有路———人种田要挑担、背草。不远处果然有山路。而且,此时抬头也已可看到长龙头村里三三两两的老房子。 长龙头村约有60户人家,位于石门村东南3公里处,越岗与尚田、大堰两镇交界。处于高湖山、黄龙坑岗、白沙龙、银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村在山陇中。光绪《剡源乡志》作长陇头,以地形得名。东北1里是王家山,西北1里为白沙龙。怪不得看上去,村庄东几间、西几房,很零乱。一些老旧房子已开始在倒塌,却未见新盖的。只见今天的人很多,路上停着好几辆小汽车与塔竹岭村一样,大多是来上坟、掘笋、回娘家的。我踱入一户农家的院子拍照时,男主人竟错把我当成了长龙头人,问我是哪家的儿子、什么时候出去的…… 村西开了条盘山公路,此刻我正在东边走的为老路———普通的乡村卵石路:1米多宽,全用溪石铺就,平整、光滑,既通向山下的徐马站,也通向田野各处。溪在路的下边,乱石成堆,芦苇摇曳;流水潺潺,清澈见底。路靠山的一边为田野,一丘丘大小不一的山田,种着不同的庄稼:麦苗、青菜、萝卜、豌豆、雪里蕻等,显得特别水灵。 再爬200级石阶后,来到了长龙头村的中央潭自然村。而后沿公路往西走150米,银坑岭古道赫然在目。古道在凤山湾西,宽近2米,全用条石铺出,由于转角拐弯,几百米的距离一眼望不到顶。与刚爬过的塔竹岭古道相比,更显出她的气派与宏伟来。银坑岭是过去未通公路时连山(今大堰镇)通往溪口镇的交通要道,以往来繁忙、风景如画和地势险要著称。至于其名称的来历,自然可以望文生义———与这里曾发现银子并开采过有关。 爬上山顶,看到一座小庙,供奉着山神爷。无疑,更主要的用途用来让过路人息脚。再来看岭的西边,树木比刚才爬过的东边更葱郁茂盛;拐来绕去,山路也更险峻,更有破旧的小山村悬在头顶陡峭的竹山上,似伸手可揽。我禁不住在如此奇险幽静的环境里停下来:看白云在头上蓝天缓缓地飘过,听山溪在阳光竹木从中唱歌,用大把大把的溪水洗脸,甚至趴在岩石上大口大口地喝水……这样走走停停玩玩,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山下炊烟袅袅的石门村便隐约在望,感觉好似刚从仙界一下重返尘世。 从塔竹岭到银坑岭,尽管只花了3个小时,但从公路、机耕路到卵石路、石阶路再到泥路甚至野路,恰似走过了几千年所有形态的路,也重温到了上坟、掘笋、砍柴、背毛竹等古老亲切的农家生活,尤其是与久违了的清风、白云为伍,与总是热情活跃的蜂蝶、山泉亲近,因而让人感到年轻、陶醉与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