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凌琳 继上月人民币兑美元创下近18个月新低以来,本月起,人民币在低位开始反弹,昨日早盘,即期汇率升逾百点,盘中一度触及两周新高6.2251———人民币双向波动的行情,让市民的境外消费及美元理财等打乱了算盘。 5000美元境外消费 时隔三月需多付近千元人民币 上周末,刚刚出境游玩回来的市民小卢向记者谈及了时隔近半年,境外旅游购物的开支变化———春节期间,5000美元的刷卡消费,折合成人民币只要30365元,而刚刚结束的五一前后一次出境游,同样5000美元的花费,却需要31300元来兑换,相比春节期间多了近千元。 无独有偶,家住鄞州区的张艳昨日向记者提及今年春节旅游时帮朋友代购手表的经历。今年2月初,张小姐应朋友的请求,在美国旅游时以4380美元的价格刷卡买一只名牌手表。“回国后,朋友当即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时汇率6.06折现26550元给我,事情本来皆大欢喜,然而,因为人民币的不断下跌,等到3月下旬我的信用卡还款期到来时,这4380美元已需要27240多元人民币来购汇还款,换句话说,无形间,我替朋友的新手表‘贴补’了700元,真真是哑巴吃黄连。”张艳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人民币逐渐走弱,尽管本月出现了久违的升势,但相比年内1月14日即期汇率的高点6.0395,如今,即使已经达到了两周以来的新高6.2251,市民出国留学、购物的成本仍在高位。 半年前美元兑人民币理财 而今越理越少 不仅仅是购物、消费,人民币的下跌同样令甬城不少外汇持有者乱了理财算盘。 “因为人民币存款、理财收益普遍高于美元,因此一般来说,在人民币升值时,一些手持外币的市民会将闲置的美元换成人民币进行理财,等到要用时,再将其兑换为美元。然而去年底,不少兑美元为人民币进行理财的市民反而遭遇了亏损。”一家银行理财经理直言。 据悉,去年10月,人民币兑美元尚处升值通道之中,倘若在2013年10月30日以2.5%的年化收益,买入10000美元半年期美元理财产品,那么,截止到上月底到期,可以妥妥拿到10125美元的本息收益,合计人民币63500余元;然而若在当时以6.0772的中行外汇牌价兑换成人民币进行理财,即便以6%的年化收益计算,半年后,拿本息再换回美元,亦不足10000美元。也就是说,这笔理财越理越少了。 所幸在经过了连续3个月的弱势和18个月的低位后,本周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反弹,截止到昨日,即期汇率收升198个点,盘中一度触及6.2251两周新高。然而,如此接连下跌后的大幅上涨行情,也着实让不少手持美元的市民而今的理财难度大大增加。 双向波动行情下 企业锁定汇率仍是有效手段 人民币的弱市走势,更牵动着甬城进出口企业的神经,按照一年前的远期汇率锁定,眼下,不少出口企业的订单账面已然面临浮亏。 以北仑一家汽车零配件企业为例,今年年初,正当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有望升破6.0之时,该企业做出了汇率锁定6.1的一年期远期汇率锁定,但没想到今年以来,人民币掉头向下,“汇率锁定”反而摊薄了原本应得的利润。按照上月底的即期汇价,记者计算,这家企业100万元的货值倘若当即结算,要比不做汇率锁定者反而少得大约15万元。 不过,银行外汇交易员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人民币的持续下跌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冲击会远大于升值带来的利好,甚至导致大量资本的外流,央行势必将实施必要的调节和管理,央行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人民币汇率由单向升值变为双向波动,因此,未来人民币贬值的空间并不会太大,一旦单边贬值结束,人民币进入阶段震荡期,汇率会慢慢企稳。 事实上,就从本周起,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接连回升,双向波动特征已然凸显。银行人士就此提醒,对于企业而言,汇率锁定仍应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