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人文/讲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挂在门楣上的艺术与历史

———宁海的各类古匾

  主讲人 滕延振
  
  国家文物博物副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员、宁波市作家学会会员。
  黄坛厚诒堂“贡元”挂匾
  皇封钦赐粟帛匾

  古代匾额集文字、诗词、书法、雕刻、篆印、工艺美术等艺术于一身,书法大多为颜体,有“十匾九颜”之说,而几乎每一块匾额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因此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宁海自古是文化之乡,盛行挂匾之风。旧时,在各宗祠、寺庙、庭院、店号都挂有钦赐或名人题写的匾额,字迹隽美娟秀,通体金光熠熠。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部分匾额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近30年来,我在宁海各地考证记录了各类匾额数百方,这些匾额主要有科举匾、忠义匾、宗祠匾、堂名匾、官第匾、敬老匾等。

  科举匾

  状元匾 这是匾中规格最高的。查宁海历史,真正中过状元的只有元代的王于斌。据东岙《王氏宗谱》记载: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东岙王应子长子王于斌得中状元,惜未职而殒。至今,东岙村西还有一座状元亭,其街亦称状元街,却未发现他的状元匾。

  在宁海所能见到的状元匾,其得主有两个人,他们都不是宁海人。一个是章鋆,章鋆(1820—1875),浙江省鄞县(宁波)人,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状元及第。根据记载,章鋆与宁海石舌章是同祖,原籍福建。查考《石舌章氏宗谱》,有一篇章鋆作的序,称“奉旨旋里祭祖于石舌之家庙,亲亲之意也”,这就是章鋆在宁海留下状元匾的由来。

  不但是宁海石舌章,岔路章姓家族也都泽被荣光,挂上了状元及第匾。现存石舌章村的匾有:状元及第匾(咸丰壬子〔1852〕恩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章鋆)、状元匾(咸丰壬子〔1852〕恩科殿试钦定第一甲第一名,十九世孙鋆敬立),同式的状元匾在岔路镇二个章姓村都有悬挂。

  陈桂芬是武状元,他的状元匾,在宁海的一些陈姓村庄都有悬挂,上书:状元,同治七年(1868),岁次戊辰阳月,裔孙桂芬敬立。这是陈桂芬分发给宁海一些陈姓村庄的状元匾,由于当年他的辈分小于宁海陈姓,因此自称“裔孙”。陈桂芬(1848—1882),字汝贤,号子香,桂芬是他的榜名,出生于天台城关东门武术世家,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武进士第一名,恩赐一甲武状元,授一等侍卫,官至二品之职,后任广东南雄协镇。

  进士匾 殿试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如有一块进士匾的题跋为:始祖王石青公由进士任黄岩县令,省刑簿敛,民物阜康,善政深得民心。唐末天佑二年(905),朱全忠乱,弃官归游宁海,至长山之麓遂家焉。王石青是唐代进士,也是当地王姓村族的始迁祖,他为何迁居于此,这块匾上就附有一个重要的古代信息,那就是因朱全忠乱。朱全忠即朱温(852—912年),五代十国后梁开国皇帝。宁海又有朝廷命官题赠的进士匾,如越溪乡、前童镇的进士匾。旧时代考上进士亦叫登科,宁海也有此式匾:登科、叔侄登科匾。

  举人匾 乡试中式匾,宁海也发现多方。按清史所载,乡试中式的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其余的称为文魁,也就是文元。到目前为止,我还未发现在宁海的解元、亚元匾,只有乡试第三名之后的匾额,如:经魁、亚魁匾。其中一块文魁匾,上题跋:监临浙江巡抚任为,恩正科壬寅补行庚子(1900)辛丑(1901)浙江乡试中式九十九名举人章梫立。章梫(1861—1949),三门县海游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清光绪三十年登进士,殿试选授翰林院检讨。

  选魁、选元是清朝对岁贡、恩贡的称呼,匾文的意思即是恭贺岁科或恩科选中的贡生。由朝廷颁发,彰显功名。如选元匾、拔贡匾、贡元匾。而乡进士匾则为举人的代称。明清时,会试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明经匾在宁海前童也有发现,落款为:钦命浙江省全省学政戴为、为武义县县学训导童则堂(佩金),道光壬午年桂月谷旦立。

  忠义匾

  说到宁海人的气节,首推明代大儒方孝孺,为他而题的匾有:忠烈明臣匾,由康熙亲题,宁海此匾为摹刻品。还有翰林讲士匾,为章朴立,在石舌章村。章朴,字原则,出生于石舌章村,30岁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官拜翰林讲士,为藏方孝孺文稿而慷慨赴死。

  在宁海好几个村庄的祠堂内,挂有近代的忠烈匾,特别是“有勇智方匾”,记叙着一个个辛亥志士英勇的故事。关于有勇智方的出处,语出《论语·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中……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

  还有一方“万古丹心匾”,是民国20年(1931),赠予北伐战争宁海战役中牺牲的国民革命军19军参谋陈韶的。

  “急公好义匾”,系表彰免费提供食宿,规劝烟民戒毒的前童乡绅童宏曹之匾。

  宗祠匾

  在宁海各姓宗祠内,有历代皇帝钦赐和官员的题匾,钦赐匾有:冢宰大宗祠、四大名宗、唐剌史俞氏家庙等。

  屏山伟绩 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邵景尧,成化乙酉(1465)仲秋上浣之吉。邵景尧,象山石浦昌国人,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殿试第二(榜眼),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赍我思城 康熙,岁次癸末(1703)桂月之吉,甬东仇兆鳌题。匾义出自《诗·商颂·烈祖》,为祭祀成汤的乐歌:“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仇兆鳌(1638—1717),鄞县人。升授翰林院检讨。

  世德作求 清乾隆四年(1739),博学鸿词科翰林院大学士召南题,匾义《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这诗是歌颂周武王的,是说周武王追求先祖的好品德。

  龙章凤采 秦锡淳题。龙章凤采喻不凡的文采﹑风采。出自《隋书杨秀传》董美人墓志:“含华吐艳,龙章凤采”。秦锡淳(1710—1786),人称赤城先生,临海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做过平山知县和瑞金知县。

  太邱遗范 署台州府宁海县,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太邱遗范”,见《后汉书·许劭传》,说的是颍川陈蹇,东汉时曾为太丘长,故称“太丘”。他很有名望,交游甚广,世人称为“陈太丘”。

  衣冠巨族 题跋为:特授两浙长亭场管理盐课大使兼署龙游县正堂记录二次,加三级,托为。落款:嘉庆十九年(1814)岁次甲戍应钟月祠下。衣冠指读书人。大使源于元代的管勾,于洪武二十五年改设大使,管理灶户产盐和征收盐课。

  德音孔昭 题跋为:乙丑夏为柴氏宗祠五代粟主成立纪念,乙末榜眼喻长霖书,前省视学员裔孙秉方敬立。匾义:德音就是道德品行,孔昭是十分彰显。见《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喻长霖(1857~1940),字志韶,黄岩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授四品衔。

  其他匾额

  堂名匾 在古代,每个家族都有堂号,堂号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后来堂名号也应用在佛堂、商号上。宁海现存的家族堂匾大多都挂在祠堂中,这似乎是一个家族的徽记。如星聚堂、一本堂、善继堂、本仁堂、信序堂、孝思堂、永慕堂等。又有将堂名号应用到家族的分支大院建筑上的,如黄坛的四堂,在黄坛下溪村内,它们建于清代中期,每座院落内各有一堂匾,堂由匾而得名,如厚诒堂。

  官第匾 宁海原有明代的大夫第、天官第等早不见旧迹,更不见挂匾,见到过的几处官第,现多已拆除,如郎官第、世候第、司成第、司马第。司马第原有二处,黄坛的司马第毁于火;跃龙街道白石村司马第已拆,此座司马第为清乾隆江苏松江青浦县知州黄映庚住宅。大夫第,同治六年(1867),浙江总督左宗棠题,在前童镇,留有遗址。赐书楼,跃龙街道某村。清道光元年(1821),龚氏第七世裔孙龚继荣考取恩科武举人,又以二甲一名钦点金殿武传胪,赏给花翎,道光皇帝在金殿亲自赐书百部。退还官职后,就将皇上所赐的书籍藏于正楼,挂“赐书楼”楷书匾额。

  敬老匾 周文王时就“以孝治天下”。西汉至明,均予老人以优待,到了清代,逐级上报长寿者,朝廷下旨,赏给绢、棉花、米、肉;九十以上,加倍给予。60岁以上的老农,会得到一顶“老农顶戴”,70岁以上还能得到官员的品级顶戴,并赐匾额。一百岁老人可建百岁坊,赐建坊银。

  在宁海原有多座百岁坊,现均毁。但奉旨颁发的钦赐粟帛直笃匾尚见十来方。朝廷也对五代同堂的家族赐以匾额,这也是古代敬老的一种措施。这样的匾,在宁海发现了两方,其中一块还是当年震惊全国“小白菜”案中的贬官胡瑞兰题赠的“五世同堂”。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