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过布阵岭

  张柯 摄

  姚远

  

  布阵岭位于北仑小港东南5公里不到处,西北起江家山,东抵大碶。明嘉靖《定海县志》记载,宋高宗时,有大将张俊抵御金兵,于此布阵。故称为布阵岭。这海拔不到百米的山岭,过去是北仑的大碶、柴桥和郭巨地区百姓去江南、镇海的重要官道。当然除布阵岭外,那时通往外面的山岭,还有其两侧的育王岭和孔墅岭等。今天育王岭和孔墅岭仍然是北仑重要交通要道,而布阵岭已几乎没有行人踪迹,悄然隐没于山道两旁的荒草丛林之中,仿佛一个人在岁月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隐退于江湖了。

  20多年前,交通不如今天畅达,我去柴桥求学,常取道布阵岭,经大碶,至柴桥,每周这样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今天,我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布阵岭,随着布阵岭下,大碶一些村庄的拆迁,几乎不会再有人去走布阵岭。回首往昔,布阵岭确实为当地百姓交通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之处。

  读书那时,我从家出发,至东岗碶,后沿山路向北,经剡岙,最后过姜桐岙,折向东面山脚下一鹅卵石和青石板铺就的山道,这就是布阵岭了。山路蜿蜒曲折,约2里多。坡度平缓,两旁是丛生的灌木。左右两边缓坡上,皆是碧绿的茶园。春末夏初的雨后时光,环境清幽怡人。茶园青青,各种山花在凋谢之前散发着最后浓郁的芳香,静谧的山中时有鸟鸣啾啾,水声潺潺,蓝天如洗,一切清亮得逼人的眼。再向上走,沿路就可以看到许多高大挺拔的杉树,银杏树,树干笔直,直入云霄。

  大约20来分钟后,至山巅,有一亭翼然,现于眼前。只是这亭子白水泥抹壁,显然是近年重建的。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岭上有揽云亭。伫立亭子正中,有山风穿亭而过,在耳边呼啦啦响。俯视前方,岭下有一小水库,水极清,水底细石隐约可见。更远处,土地平旷,阡陌交通,已是大碶地界了。走下岭来,有松涛阵阵,随风涌来,顿时上山时的热汗和疲倦消失殆尽,遍身清凉,脚下步子也轻快起来。有时还能偶遇过布阵岭的行人,皆步履匆匆,擦肩而过,多是附近村民和林场工作的人。

  高中毕业后,我再也没去过布阵岭。再让我记起它,是2年前去蔚斗小学旧址参观,见到陈列室内墙上有布阵岭的文字介绍,摘录下来,其中提到:明嘉靖年间,一代名将戚继光在布阵岭建垒设兵,抗击倭寇:中法战争之镇海战役期间,提督欧阳利见在此设堡建营以资守御;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7月17日,日寇在北仑青峙登陆,194师师长陈德法曾以一个营在这里设防,策应前方战场,并防日寇背后偷袭,战役历时5天,在戚家山一带阵亡的599名爱国将士,大部分掩埋在布阵岭西向的缓坡上。看完这些文字,心情异常沉重。历朝以来,东南沿海军民在抗击外来侵略时,他们勇敢无畏,誓死捍卫家园的精神可歌可泣。而这古意沧桑、静谧清幽的布阵岭,也成了这些英雄最后的长眠之地。青山有幸埋忠骨。只是这些历史,现在又有多少人记得呢?

  我为自己曾走过布阵岭而自豪,更为布阵岭上那一段段不寻常的历史而深深感怀。

  又是这样夏初多雨时节,布阵岭的缓坡上又该是茶园青青了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