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1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樟树花香

  张仿治

  在这春夏交替之际,漫步广场,只觉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非常清新的香味。它不像桂花的甜香令人沉醉,也不像兰花的幽香使人宁静,它的清香,叫人忘了迟暮,催人振作精神。这香味怎么如此熟悉,让我产生无限的亲切感?一抬头,只见四周都是樟树,它的满树绿叶中正吐着细小的白蕊。

  我缓步徜徉在樟树林中,依稀间,神思竟飞回到了三十年前。 

  人过了而立之年,也许已算不得青年了。可是,因为迟到的读书机会,三十多岁才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就自以为风华正茂。试想,当你的人生经历中第一次遇到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尽情挥洒春秋时,你会不觉得分外振奋吗? 

  那是在柴桥中学。 

  当班主任,教两班课,当然有很多很多的事务。但是,总还想再干点什么。 

  那天上完早读课,与A老师闲谈,说到了同一个困惑: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那么好的时间,应该让学生尽量多读一些好的作品。可是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可以往网上找,那时,我们手头上没有任何资料,拿什么来给学生读呢?于是,我们两人商量,是不是自己编一套诗集,作为学生早读课的材料。我们决定编六册,每一册用一个学期。这诗集与书店能买到的所有其他诗集都不一样,里面有诗、有词,有旧体的、有新体的,似乎是个“大杂烩”。把不同诗歌杂在一起,意在穿插着让学生读,吸取多种营养。 

  说干就干,第一件事是找材料。我们两个人自己都多少有几本书,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没办法,只能上学校图书馆去找。图书馆借书,本来有规定,一次只能借一本。但是管理员侯老师听了我们的打算,非常支持,就破例让我们尽管借。于是,从《诗经》到汉乐府到唐诗宋词、明清诗词,再到现代新诗,还有外国诗歌,凡是与“诗”沾边的,都让我们挑出来了。 

  借好了书,暑假也来临了。A老师要到外地去过暑假,我也去无锡探亲,坐轮船上火车,累得我筋疲力尽的一大堆行李,主要就是那些砖头似的书!不过,带着一堆书探亲,让我觉得自己居然也带有点学者味了。

  虽然并不是编什么高层次的书,而只是一些材料的组合,但是,做起来,却仍是困难重重。说起来,自己也算是大学毕业,书也读得不少了,可是,记得有谁曾说过一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他简直就是在说我。明明自己以为很懂的诗,明明当初老师讲得很透的诗,现在要白纸黑字写下一些东西来,又不知从何说起了。说是借来了几十本书,可是因为我们编的书,读者是初中生,要解释得更详细一些,借来的这些书中哪有现成东西可抄? 

  还有,遇到让人举棋难定的地方。比如,同一首诗的解释或同一个诗人的身世在两本书上不一样了,让我怎么办?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写信与A老师商量。如果A老师的选项同我一样,这个问题就算解决,如果有分歧,还要等开学后再作争论。两个地方路隔千里,一封信来回,就要十来天。而问题又是层出不穷,于是,一个暑假,两个人就没断过写信。现在回想起来,就要怪发明电脑的人动作太慢,如果让我们早日用上互联网,在三十年前就可以用QQ联系,我俩哪里用得着吃那么多的苦头! 

  这活儿苦是苦,但是倒也给我带来了好处。不说别的,单是A老师选的诗,有好些就是我从没读到过的。比如吴承恩的《送我入门来》、李约的《观祈雨》、于鹄的《巴女谣》、杨丽竹的《试教》、歌德的《看起来无往而不可爱》……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还有外国的。也算是近水楼台吧,我还没教学生,自己先品味上了。 

  前前后后花了好几个月时间,算是把六册《初中生课外阅读诗集》都编定了。可是那只是目录和一些写在纸上的注释等零星资料,要把它们编成一套“书”,得将所有有关内容都搬到一起去。还是要怪电脑出世晚,不能让我们靠敲键盘来解决,更不可能复制、粘贴,连原诗在内,我们都必须一字一句抄下来,你想想,这又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为了不出差错,要一笔一划地把字写得十分工整;因为当时没有复印机,只得在文稿纸下垫了复写纸,以便一式多份。这样一来,速度就更慢了。白天的正常教学工作已经满负荷,这一额外工作,只能在晚上备课改作业任务完成后去干。因此,差不多每天都是我们两人最晚离开办公室。有意思的是,我们做这事,对别人是保密的,因为我们才毕业不久,做这样的“大事”,怕被别人笑话自不量力,因此每当有别的老师问我这么晚了还在做什么,我总是找“看小说”之类的借口应付过去。 

  眼睛熬红了,人也更消瘦了一点,但是心情很好。夜深了,整幢楼都已无声无息。我收拾好刚抄完的一本“诗集”,小心地放到抽屉下层,伸一个懒腰,关了灯下楼去。远远看去,学生宿舍的灯早已熄了,而校园外田野里的青蛙正热闹着。我抬头看眨眼的星星,忽然就闻到了极清新的香味。它不像兰香那样的丝丝缕缕,而是弥漫在整个空间。原来办公楼前甬道边的两排樟树,满树都开着白色的小花,满树都是浸透了月华的香气,我浑身顿觉无比舒畅。是的,就是在这弥漫着樟树花香的季节,我们终于完成了这套“限量发行”的手抄诗集。

  记得有个成语叫“敝帚自珍”,这是千真万确的。这几本抄在文稿纸上的大杂烩式的“诗集”,恐怕掉在地上也不一定会有人去捡,可是在我,却是无比珍贵。不但因为它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实在的作用,更因为这是我在几十年教学生涯中第一次完成的自以为很有价值的一个工程。所以至今我仍珍藏着这套已经很旧的浸透着樟树花香的稿纸,虽然我后来的教学中已经有了更好的辅助材料。

  光阴如驶,转眼又是春夏之交了。今天,置身在广场的樟树花香中,我的心又回到了柴桥中学办公楼前的有着两排开满小白花的樟树的甬道上。这清新的花香,仍能让我忘了迟暮,催我振作精神,虽然我早已不复年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