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爱的关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杨兴东

  

  5月21日,一则“杭州小学生抄作业被父亲吊打身亡”的新闻触动了人们的神经,再次引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非要用威吓、打骂的方式规范孩子的行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通过奖励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5月21日上午,美国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心理学专家维吉尼亚·M·席勒博士来到鄞州区堇山小学,给家长和老师分享如何通过实施奖励方案,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5月22日《宁波晚报》)

  客观而言,每一对父母都爱他们的子女。只是,这种爱该如何表达,可能各人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古训也说慈母多败儿。也有人认为,爱的关怀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似乎,这一问题难以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不过,关乎家庭教育的一些常识,应该有共识。因为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虽然每个人都是第一次,都只能借助于他人的经验,但无数的事例已经证明:单纯依靠打骂、威吓,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结果。棍棒底下出不出孝子,并非棍棒所决定,而是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以及品性所影响。相反,浸淫于暴力中的孩子,形成暴力乖张性格的概率会大增。更何况,人生不可重复,育子岂能重来。

  有句名言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对教育而言,也正是如此。家长们必须明白,培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如果使用惩戒手段,这种手段也必须是辅助对方养成好的习惯而运用。切不可过于迷恋这种手段的立竿见影,而忽视对孩子心灵的戕害。屡屡屈服于父辈威压下的孩子,即使心态正常,将来探索未知世界,也恐难以自立,获得自强的勇气。

  因此,在威严之外,还应有慈爱,有激励,要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温暖。比如,当他做得好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令其感受到一种正面力量的激励。特别是一些其渴望的东西,要让其通过努力而获得,而非孩子撒几句娇,就连忙塞进其手里。通过这些激励性的关怀,帮助孩子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则自然在其成长中,就少走了一些弯路。

  萨特说,人生本无意义,但怎样摆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这话对孩子的教育,也同样有启示意义。教育孩子,不应有过分的诉求。比如将自身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绑架给孩子。又或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不问孩子是否愿意,托付给孩子。凡此种种,均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须知,孩子的未来是一纸空白,怎样书写应该尊重其自主的权利。为人父母者,可以做的,也就是在他们书写前,以爱的关怀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