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诗舟 通讯员 陶子 本报讯 每年夏季,水塘、河边常常会发生孩子溺水身亡的悲剧。如何保障孩子安全,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多方努力。昨天下午,我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市疾控中心、江北区疾控中心专家在江北区灵峰学校举行了“宁波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溺水干预项目”启动仪式。据悉,我市是第一个启动该项目的城市。 江北区绿梅中学、怡江小学、士康学校、甬城学校、育才小学、采文学校、灵峰学校、裘市小学、普迪学校等9所民工子弟学校的8000多名在校生成为主要干预对象。 据了解,整个项目将持续三年,主要探索宁波市外来儿童溺水防制工作模式和策略措施。 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副所长李辉告诉记者,溺水是儿童伤害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全国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溺水。根据我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溺水已成为宁波市1-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外来儿童溺水死亡人数约是本地儿童的2-3倍。2013年,我市1-14岁儿童约44%伤害死亡为溺水,其中溺水死亡的本地儿童27例,流动儿童高达49例。从时间段分析,溺水多发生在6-9月,从性别上分析,85%为男孩。 李辉表示,首选江北区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作为项目的干预对象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一方面,在江北区城乡接合部,民工子弟学校数量众多,外来儿童大部分来自内陆少水地区,不识水性。再则,由于父母工作繁忙,这些儿童往往缺乏父母的贴身监管,所以较本地儿童,更容易发生溺水。另一方面,江北区所处区域水系较发达,有不少溺水危险场所,安全隐患较大。 考虑到溺水防制需要多方努力和配合,该项目采用了“以健康教育为主,结合社会动员和环境改善”的策略。通过三年时间的项目干预,旨在提高在校学生溺水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改善辖区内溺水危险水域,最终达到降低学生溺水高危行为和溺水发生的目的,为建设我市“平安校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针对学生和家长的预防溺水健康教育外,该项目还将陆续成立学生“安全小组”和家长“防溺水护苗队”,采取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和举报,志愿者家长报告等形式,及时发现学生溺水高危行为,并对学生和家长启动“约谈”机制。此外,该项目还将争取建立教育、卫生、团委、关工委等多部门合作的溺水预防联动机制,并将描绘溺水“黑点图”,通过设置护栏、警示标识等措施,对学生进行溺水危险场所的警示。据悉,该项目获得的经验和成果,将会在全国进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