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星期日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六一节

  ④
  ⑤

  ①1986年能坐一次小飞机是最好的奖励。

  ②1994年幼儿园六一节活动里的童装展示。

  ③进入21世纪,去快餐店过节流行起来。

  ④2005年,六一节活动已逐渐升级到艺术层次。

  ⑤蔡彤瑶这一代的小朋友选择爱心劝捐为过节活动。受访者提供

  90年代

  平常吃得不错

  还是乡村野炊印象最深

  讲述人:陈栋,男,1991年出生

  现为浙江万里学院大四学生

  虽然生于90年代初,可记忆中过六一节的一些传统方式依旧流行,文艺汇演和游园会最常见。与80年代有区别的可能是,长辈平常给的零花钱多了,不用再专门等到六一节才能大快朵颐,而且小蛋糕、冰激凌、水果拼盘这些好吃的也会在这个节日里集中出现,想怎么吃、吃多少都无所谓。

  正因为平常吃得不错,反而印象最深的一次六一节,还是小学四年级的初次外出野炊。那时,我就读于老家河姆渡镇车厩小学。刚进入高年级段,功课压力也越来越大,对即将来临的六一节挺期待。直到节前,听到老师的一句话,心就彻底激动起来:今年的六一节大家去爬山野炊,10个人一组自行组合成队,野炊中涉及的食材、工具等准备工作和每个人的分工都由你们自己分配决定。

  第一次听到自由度如此高的野炊,整个人莫名兴奋,连忙拉着几个好友组成了一队,商量着每个人出50元去购买食材。至于锅子、铲子等工具和油盐酱醋等调料品,大家分工从家中带。

  当然,这一切还得由家长帮忙,把自己分到的材料告诉大人,第二天我就拎着已经整理好的包裹去集合。这天夜里,我醒了好几次,就怕睡过头。

  当天,几个班级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记不清最终的目的地在哪儿,只知道大家背着行囊走了很久,直至遇到一片溪流环绕的丛林。

  挖坑、搭灶、捡柴、生火、烧菜,全部都由我们自己动手,老师们就在旁边照顾着安全。其他组的同学,都是女生做菜,男生干体力活。我们这组恰恰相反,我是掌勺的主厨。我从小就跟着妈妈学烧菜,肯定不愿错过这次机会,抢过了大厨的位置。

  红烧肉、清蒸毛蟹、西红柿炒蛋、糖醋排骨,在大家的合作下,色香味俱全的一桌菜就出炉了。我还没顾得上擦汗,就发现有不少其他组的同学来偷吃。

  野炊前,老师曾提过,每一组要选出最好的菜,合成一桌新菜。原本以为是用于品尝评比的,结果竟然成了老师的菜。

  活动结束后,我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早洞悉了老师的目的,递上去的都是不爱吃或没烧好的菜,就我们这组最老实,将最好的糖醋排骨给奉献出去了,现在想想都觉得亏大了。

  我现在回忆,还常常一个人笑出声,那次野炊真的特别有意思。因为效果好,之后两年的六一节,老师就把野炊定为高年级的常规项目了。

  上初中后,六一儿童节就默默地淡出了大家的视线。初一时还会想想,但同学没人提起,我也不好意思提,就直接将自己划到了大人的行列。

    00年代

  做公益募到一千多元

  比钱更重要的是爱心

  讲述人:蔡彤瑶,女,2003年出生

  现为江东镇安小学四年级学生

  上小学后,一二年级时的两个六一儿童节,都不是在周末,爸爸妈妈要上班,无法陪我一起玩。三年级的这个六一节,我早早看好日历,正好是周六,我想着一定要爸爸妈妈好好陪我玩一次。

  节日越来越近,可爸爸突然出差了,妈妈也说周六要上班,好好的六一节活动要泡汤了,我很伤心。周五晚上,妈妈看出我没精打采,给我提了一个建议:“瑶瑶,今年的‘一元慈善家’活动不是刚刚开始吗?明天你到妈妈单位去开展慈善劝捐活动好不好?”妈妈的话提醒了我。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参加了宁波晚报组织的“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爱心活动,我参加过卖报纸、向陌生人劝捐等活动,募捐来的善款都给了云南山区的贫困小学生,让他们能吃上温暖午餐。

  “这个主意好!”我一扫刚刚的沮丧,早早上床睡觉,为明天做准备。第二天一早,我就和妈妈来到她上班的雅戈尔衬衫厂。

  用妈妈办公室里的硬纸板和红布做了一个简单的爱心箱,9点半,我准备出发了。快要踏出妈妈的办公室,我又有些害怕了。“不怕不怕,在街上都向陌生人劝捐过,这里都是妈妈同厂的同事。”我不停地给自己打气。

  第一间办公室里,大概坐了八九位叔叔,我选了一位看上去最和善的叔叔走上前,“叔叔,您好!我是宁波市一元慈善家,一元慈善家是帮助云南山区的小朋友建图书馆,吃营养餐,您能捐出一份爱心,帮助他们吗?”一口气说完这些,我又把贫困山区小朋友的生活画册也递给了叔叔,心里还有些忐忑。

  叔叔看完后,二话没说,从口袋里拿出钱包,从里面取出一张二十元钱,放进我的爱心箱里。“初战告捷!”我不由在心里欢呼,连声向叔叔说“谢谢!”

  接下来就顺利多了,一位阿姨看见我捧着爱心箱,得知情况后,说车间人多,把我带到了车间。我曾听妈妈说过,车间工人都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想着他们只要能捐款就行,因为爱心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但让我没想到的是那些叔叔阿姨们听了我的介绍后都你五元、我十元放进我的爱心箱。不到半个小时就捐了好几百元。一个半小时后,我捧着沉甸甸的爱心箱,回到了妈妈的办公室。

  吃完午饭,我又去了其它办公室,那里的阿姨们被我的口才打动,都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其中有位阿姨还爽快地拿出了一张50元和两个一元硬币。“哇!谢谢阿姨,谢谢您的爱心,我替云南小朋友谢谢您,谢谢……”这是我今天劝捐中收到的一笔最大的钱,我一时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在边上的阿姨们都笑了。

  一天的劝捐结束了,我把爱心箱里的善款倒在办公桌上,整理得到爱心款1187.2元。我把捐款人的签字名册和钱全部交给妈妈,委托她送到晚报。我要感谢捐款的叔叔阿姨们,因为有了你们的爱,让云南山区的小朋友多了一份营养早餐,因为有了你们的爱,给云南山区的小朋友新建图书馆多了一份希望。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为记者张柯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