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10时,地铁车厢中开心的市民。 |
|
本报记者在采访。 |
|
82岁的薛云根从福明站上车,目的地是高桥西站。 |
|
地铁文化墙。 通讯员 茅百川/摄 |
地铁生活 □记者 吴明京 通讯员 张晓庆/文 龚国荣/摄 昨天是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首日,记者来来回回坐了几趟。谁在坐地铁、他们感受怎样、哪些情况值得注意,记者给您讲一讲。 10:00 福明路站 从东环南路站开来往西的首趟列车上。82岁的薛云根拿着老年乘车卡坐车。他从福明路站上车,目的地是高桥西站。“车子很稳,非高峰时段可以免费乘车挺好,享受一下好政策。” 10:30 西门口站站台 6岁的张文涛由外公带着在候车。他们住在青林湾小区,昨天是专门坐了14路公交车来体验轨道交通的。“我们准备几个大站都去转转,让小家伙体会一下地铁在高架上跑的感觉。”外公说,对于乘坐地铁的感受,他觉得很好,就是建得时间晚了些,应该早些建设。 11:15 大卿桥站站厅 胡建佩带着孙子陈佳熠在购票。一见记者她就喊“上次见过”。原来,杭甬高铁开通第一天,她从杭州上车,乘坐到宁波的第一趟高铁,刚好记者在当时的9号车厢上采访过她。她说她的儿子在杭州上班,以后宁波2号线通车后她就方便了,可以先坐2号线到火车站,然后坐高铁到杭州。 11:45 梁祝站A出口 66岁的王清利和爱人退休前都是镇海炼化员工。他们住在宁波国家高新区,从东门口站上车,梁祝站下车,准备去梁祝公园玩。从梁祝站到梁祝公园有免费班车,20分钟左右一班。“这样换乘很方便。”王清利说。 14:00 东门口(天一广场)站 往东环南路站的列车上,列车蛮空。汪小姐一个人坐在车上看手机,她在东门口站上车,福明路站下车,去江东办事。“夏天冬天还是愿意坐地铁,其他时候骑骑公共自行车也方便。”汪小姐说。 17:35 福庆北路站 此时,在东部新城上班的人陆续到车站乘车。有位中年人一路看时间。上前一问,他在行政中心上班,家住来福士广场附近。他说,平时他上下班是骑公共自行车,走惊驾路全程半小时多,如今坐地铁,列车上的时间10分钟,骑车5分钟多,时间能省近一半。 17:45 东环南路往高桥西列车上 轨道交通列车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峰。福庆北路站上车人不少,但车厢里还是有空位,过了世纪大道站之后,空位就没有了。而过了福明路站,站着的乘客比坐着的还多。到了东门口站,下车乘客不少,车厢顿时显得又空了,泽民站过后,车厢里的乘客都有座位。 18:10 鼓楼站 作为1号线一期的大站,记者自己体验了一下晚高峰买票的时间。自助售票机前有3个人,1分钟可以买好票,过安检时前面有2个人,基本不用排队,检票闸机不用排队,记者算了一下,从买票到进站到达站台,约3分钟就可以完成。安检工作人员说,昨天安检排队最多时也就四五个人。 大学师生设计制作地铁文化墙 □记者 沈莉萍 通讯员 李封 李燕妮 本报讯 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6个站点的地铁文化墙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市民在文化墙前拍照留影。参与文化墙项目设计制作的宁大科技学院师生们昨天也见证了宁波地铁时代的到来。 “这文化墙一看就知道是阿拉宁波的。”60多岁的李大爷特意让家人在鼓楼站的月湖浮雕前给他拍照。这面铜版浮雕制作的是一幅月湖人家俯瞰图,似曾相识的屋檐砖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月湖周边当年鳞次栉比的院落。 文化墙作为轨道交通的公共文化艺术设置,目的在于充分满足市民审美文化需要,同时提升宁波市的文化品质。1号线一期工程鼓楼站、东门口(天一广场)站、福庆北路站3个重点站,以及梁祝站、西门口站和江厦桥东站等3个文化站分别设置了文化墙。而承接文化墙设计、制作的是宁波本土高校———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师生们。宁大科技学院的梅法钗教授告诉记者,从设计到制作,科院相关专业师生合力参与,历时半年多完成。让宁波人有认同感归属感,正是他们对文化墙设计的初衷。据梅教授介绍,在文化墙造型中包含了与宁波地域文化相关的元素,如梁祝站运用了梁祝文化,如西门口站重点体现天一阁藏书文化,鼓楼站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朱金木雕”手法体现宁波的民俗文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