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翼宪 过去,我们宁波人在端午节的那天,家家户户都有在窗口和房门口挂苎艾、菖蒲的习惯,这个习惯已历史悠久。早在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挑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从却鬼”。南朝宗懍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釆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炙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百禳毒气”。这些是因为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菖蒲的叶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挂在门囗可以避邪。而苎叶似虎形,而且能招百福。这就是端午节家家户户在窗口和房门口挂菖蒲和苎艾的由来。 菖蒲,也叫作白菖蒲、藏菖蒲,是一种天南星科、菖蒲科的多年生水生植物,它喜生于沼泽、沟边、湖边,地下有根茎,每年春日从根茎簇生剑状叶,叶很长,长达30多厘米,最长达到80厘米,排成两行,主脉显著,叶丛翠绿,端庒秀丽,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苎艾,俗称青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单一、垂直,茎高30-150厘米,上部多分枝,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它的茎叶都含有发挥性的奇特香气,可驱逐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民间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苎艾能清透虚热、凉血除蒸,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疾病,是民间的一味良药。 旧时,宁波城乡环境卫生差,人们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百姓家居多是老式木结构房子,墙壁四周用乱石或碎瓦片砌成,有许多人家房内是泥地,窗囗糊着一触即破的纸窗,房门满是漏洞的插板门;同时,家家还养有猪、羊、牛、狗和鸡、鸭、鹅、兔等家畜家禽,人畜共住。因此,每年到了端午天气转热时,苍蝇、蚊子、蛇、蜈蚣、小爬虫、小飞虫在房内外到处乱飞乱爬。因此,毎年到了端午节的这一天早晨,人们就去山里割苎艾,到池塘或溪坑边割菖蒲,割回家的苎艾和菖蒲,除了自用,多余的分给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在那个年代里,苎艾和菖蒲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驱除了虫害,净化了空气。 至于民间“菖蒲的叶像宝剑,苎艾的叶子如虎,挂在门囗可以避邪”的说法,则反映了当时的风俗和人们的愿望。 如今,城乡环境卫生条件已大大改善,加上更加有效的杀虫剂、除蚊剂等广泛使用,菖蒲和苎艾作为实用物品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人们在端午节挂菖蒲和苎艾的风俗沿袭至今,农村和城市的许多居民家庭仍在端午节前后,将菖蒲和苎艾挂在房门口和窗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