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15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爷爷说,我们这一支是从宁波迁出去的”

水均益来鄞州横街水家村寻根

  水均益在水氏家庙

  本报讯(记者 梅薇/文 胡龙召/摄) 鄞州区横街镇有个水家村,昨天下午,这个小村“沸腾”了,皆因一个人———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寻根”来了。

  水家村村民给水均益写过信

  昨天下午3点多,水家村的水氏家庙门口挤满了村民。这其中,一个叫水小芬的女人显得特别激动。“7年前,我给水均益写了一封信,说我们这里有很多姓水的人。”水小芬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水均益来之前,我们在网上有过联系。他竟然没忘记7年前的事,还问我:‘你就是那个给我写信的人吧。’”

  水姓,在中国并不多见,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事实上,关于水姓的缘起,有很多说法。但水家村人更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水姓第一始祖姓姒。据史料记载,夏禹王治水于会稽,‘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庶孙以乃祖治水有功,封以‘水’为姓,乐居东越。”

  “1000多年前,节度使水震告老还乡,路过水家村时,爱上了这个‘桃源胜地’,定居下来。从此,水氏家族就在此繁衍生息。”水家村村干部张千军告诉记者,“水震就是水家村水氏的始祖。”

  据了解,如今水家村有常住人口800多人,其中水姓有300多人。而让张千军颇为骄傲的是,“据考证,宁波地区的水姓,都是从我们水家村迁出去的。”

  水均益的爷爷也曾来水家村寻根

  下午4点多,水均益到达水家村,人群顿时一片“沸腾”。下了车的水均益卸下了央视名嘴的光环,热情地与村民打招呼:“我们都姓水,是一家人哪。”

  “我们都盼着你来呢,你是我们水家人的骄傲!”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紧紧握住水均益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水均益在水家村的第一站就是水氏家庙。水氏家庙建于清代,前些年遭遇火灾,如今气派的水氏家庙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而成的。

  水氏家庙内挂着水家村的“能人榜”,看到一个“水佑均”的名字,水均益眼睛亮了,“有个均字!”之后,他又补充一句,“我儿子名字里也有一个佑字。”

  水家村对于水均益来说,其实一直是萦绕在心头的一个结。“上世纪20年代,我爷爷就来过水家村寻根,查过族谱。爷爷告诉我,我们甘肃这一支水氏就是从宁波迁移出去的。”当年水均益的爷爷回甘肃时,还带回了很多相关的资料,遗憾的是,文革期间都被付之一炬了。但水均益很肯定地说:“我相信我爷爷的话。”

  水均益的根是否在水家村有待考证

  水均益出生于甘肃兰州。他表示,他们祖辈迁到甘肃后,多以务农为生,“到了我太爷爷手里,开始做起了毡帽,攒了些钱,我爷爷就读上了私塾。”

  早年,水家在兰州当地是望族,出了很多名人。“国民党时期,我爷爷水梓曾任西北教育署署长。”水均益说,“爷爷还置办了私家花园,不大,但很精致,在兰州当地排第二第三的。”

  爷爷过世时,水均益才10岁,“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字辈的。”水均益表示,“其实我父亲给我取名字时,也没按字辈取了。”

  至于他们这一支当初为什么会迁去甘肃。水均益说,父亲曾经像讲故事一般讲过这段历史,“很有可能是因为祖辈有人犯了错误,被发配至甘肃的。”水均益笑着猜测,“也可能因为当时走得匆忙,什么都没留下。”

  如今的水家村依然保存着《水氏宗谱》。昨天,水均益翻阅了宗谱,遗憾的是,并未能找到些许线索。但是,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上海的水启德又让此次寻根之旅燃起了希望。他掏出了珍贵的一页纸,“上面的内容是我的太公和水均益的爷爷在综合了各种资料后讨论的结果。”根据上面所述,水均益这一支应是从宁波迁出,而水均益爷爷水梓属于佑字辈。“当然,这也只是可能。毕竟没有实物为证。”水启德说。

  水均益最后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看来我的寻根之旅还将继续。”他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