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宁波/纪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1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猛子扎下去,少年再也没浮起来

前天余姚发生一起溺水悲剧

  □记者 马涛 通讯员 徐晨

  

  天气渐渐炎热,让人担心的溺水悲剧再次发生———前晚6点半,余姚消防部门从一处鱼塘里捞起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的尸体。

  这起悲剧再次敲响了警钟。每年5月底到9月底是溺水事件集中发生的时段,这其中尤以外来打工人员及其小孩居多。据市119指挥中心不完全统计,去年光是6月,宁波就发生8起溺亡事件,9人死亡,其中7人年龄在20岁以下。

  少年自称能在水下憋很久气

  前天溺亡的少年姓杜,云南人,目前租住在余姚朗霞街道邵巷村,随舅父曹师傅打零工谋生。

  据曹师傅介绍,15日下午5点半,他出门找外甥回去吃饭。在邵东鱼塘附近,几个小孩子告诉他,下午3点多,他们在钓龙虾时,看到过一个十几岁的人在鱼塘里游泳。“那个人说能在水下憋很久气,可一头扎到水下后,就再没看到了,可能在别处上岸了吧。”小孩子们的话,让曹师傅意识到情况不妙,顺着鱼塘找了一圈,没有发现人影,他报了警。

  当消防队员将小杜从2米深的水底捞出来时,已是一个小时后的事了。现场的120急救医生告诉曹师傅,孩子没救了。曹师傅急得哭出声来,拉着小杜湿漉漉的衣袖,一个劲地说:“这该怎么办,我怎么向我姐姐交代?”

  当天,余姚当地最高气温不过32摄氏度。现场的围观者议论说,这样的气温下河游泳,未免有些为时过早。

  小杜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两年前在曹师傅的建议下走出了大山,到余姚随着舅父四处打工谋生,贴补家用。没想到这一次出门,就再也没能回来。曹师傅说,小杜的父母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已经在赶往余姚的路上了。

  不要迷信自己的技术和身体

  记者昨天在本地论坛上搜索,发现了不少“寻野泳好去处”、“鄞州哪里可以野泳”等帖子。从回帖来看,参与者还真不少,大家兴致挺高。

  “野泳本身没错,关键是到哪里游,有没有伴,什么人可以游,什么情况下不适宜游的问题。”昨晚,宁波市户外运动协会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在一般人看来,似乎郊区、农村的河塘水库游泳危险性比较大。事实上,在闹市区的甬新河、姚江、日湖、月湖等地,均有过溺亡悲剧的发生。

  一名有着多年下水搜救经验的消防队员分析,发生溺水的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对自己的身体和游泳技能过分自信;二是不熟悉水情导致发生意外后无法脱身。“即便是中午高温,河水表面是热乎乎的,可水下还是凉的,贸然下水有危险。”这名队员举了个例子:去年5月22日中午,一名四川小伙见水温很高,一时兴起跳到河里,下去后就再也没上来。

  “如果你是一个人,或者喝过酒、病后初愈,或者过饥过饱,或者对水情不明,或者在晚上,出于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希望你不要下水。”这名消防队员表示,不要迷信自己的游泳技术和救生圈。同时,他也提醒目击者,遇到溺水险情,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施救,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