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东运河流经西兴老街 |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第二十五站·浙江杭州 □记者 金晓/文 王鹏/摄 杭州,京杭大运河与浙东运河交汇之地。千百年来,是源源不断的运河之水滋养了这座城市,让它成为了中国诗人口中的“人间天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最初,杭州整个古城就是沿着京杭大运河布局的,形成了东西窄、南北长的腰鼓式的格局,”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介绍说,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杭州就依托大运河进入快速发展期,一跃成为了东南名郡。千百年后的今天,杭州依然繁华,大运河也依然在这座城市中从容地流淌。不同的是,如今的运河在杭州不但承担着航运的作用,还成了这座“人间天堂”新的风景。 拱宸桥畔延续着乐善好施的传统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而拱宸桥则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很久以前,返乡的杭州游子乘小舟逶迤而下看到这座古桥后,总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 拱宸桥长98米,高16米,是运河杭州段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方,“拱”即拱手。每当帝王南巡,这座巍峨高大的三孔薄墩石拱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如今,拱宸桥依然横卧在运河之上,散发着古朴的气息。烈日当空的午后,这座古桥边出乎意料地热闹:桥头的檐廊下摆满了卖各种小吃、小玩意的小摊,桥上则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还有新人在拍婚纱照。 桥西面,是一个明清风格的历史保护街区,老开心茶馆就坐落在其中。走进茶馆,杭州说唱艺术“小热昏”的非遗传承人周志华正在气定神闲地练毛笔字,放下笔,他向我们讲起了关于这个茶馆的历史故事:这个茶馆的前身是“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始建于1924年,最初是由拱宸桥边的挑脚工人王嘉耀发起成立的。当年,一次口渴时喝到好心人送来的凉茶的经历,让王嘉耀萌发了自己做这种善举的想法。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这个茶馆逐渐发展成“慈善大本营”。 2011年,周志华的儿子在这里开起了老开心茶馆。从那时起,周志华开始每周在此免费开展“小热昏”、杭州评话等非遗项目的培训。“我们的目的就是做好事,做善事。”周志华笑着说,他希望通过这个茶馆不仅能把乐善好施的传统传承下去,而且能唤醒关于大运河的历史记忆。 西兴曾是当年的进出口“要塞” 杭州还是浙东运河的端点所在地。西起杭州钱塘江南岸的浙东运河,流经绍兴后,向东汇入宁波甬江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可以说,浙东运河是整条中国大运河内河航运通道与外海连接的纽带,它有效地把陆上主要贸易延伸到了东海岸。 在杭州滨江区的西兴老街边,我们找到了浙东运河的踪迹。据历史记载,依托浙东运河而兴的西兴曾是个繁华商埠,富庶的宁绍平原出产的稻谷、食盐等各种物产都是通过流过西兴老街边的这条运河经钱塘江运抵京都。而来自日本、高丽、中东和东南亚诸国的使臣、商贾和货物,从宁波上岸后改乘内河船只,也是从这里入钱塘江去觐见南宋皇帝。到了清末民国时期,秋瑾、鲁迅等有识之士依然是从这里乘船东渡日本的。 如今,西兴老街边已寻不到当年的繁忙景象,运河河面也不似昔日那样宽阔。但住在西兴街360号的汤成虎依旧清晰地记得西兴曾经的繁华模样。他说,他小时候,顺着运河来西兴的船多得排成长队,常常后面的船都只能停在距离码头一两公里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