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舒奕) 近段时间,我市奉化、宁海先后发生了多起误食鲎类水产品中毒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近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下发紧急通知,决定在全市范围暂停鲎类水产品经营,并作出相关的检查工作部署。与此同时,宁波市消保委也特别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市民切勿购买、食用鲎类水产品。 通知称,为预防市民因误食鲎类水产品引起中毒,自6月17日起,宁波市范围暂停鲎类水产品销售经营,全面开展排查行动,重点是所有农贸(农批)市场、餐饮企业和机关企事业食堂等销售经营主体和场所,发现仍有鲎类水产品销售经营的,一律下架封存。在此期间,宁波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协同相关职能单位对养殖、经营等环节鲎类水产品进行检测。与此同时,市场监管局将会同市海洋渔业局、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就我市鲎类水产品消费相关的情况开展进一步调查、分析,掌握相关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民饮食安全。 昨天,宁波市消保委也特别为此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饮食安全,在一些鲎类水产品品种是否有毒尚未明确的情况下,为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切勿购买、食用鲎类水产品。 据了解,鲎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有“海中活化石”之称,主要有美洲鲎、中华鲎(也叫中国鲎)、南方鲎、圆尾鲎等品种。其中,圆尾鲎具有与河豚鱼相似的毒素,食用后容易引起中毒,但其与中华鲎外形相似,从外观上较难辨认。 在宁波象山港周边,不少地区的居民有食用中华鲎的习惯。“雌鲎因为有卵,买的人多,所以贵一些,每公斤大概120元。”鄞州区咸祥镇菜市场水产经营户王师傅曾经卖过鲎,他告诉记者,这种水产品在宁波颇受欢迎,是婚丧嫁娶等重要宴席上的常客。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来,我市奉化、宁海等地至少已有6人因食用鲎发生中毒。其中多是普通市民,但是也不乏曾经从事过厨师职业的业内人士。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5月16日晚,奉化市民李先生和朋友在该市市区某饭店用餐,其间食用了鲎。用完餐回家约一个小时后,李先生出现头晕、呕吐、嘴唇和手脚发麻等症状,被家人发现后紧急送往该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据急诊科医务人员回忆,当时李“呼吸已经停止,双侧瞳孔散大,无对光反射,情况非常危险”。随后直接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救治,经过洗胃、补液利尿加快毒物代谢等一系列治疗后,才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由于李先生发病前有明确鲎进食史,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医生诊断李先生为鲎中毒。据介绍,该医院近期另外还收治了3名鲎中毒患者,患者均出现嘴唇、四肢麻木等症状。其中2名症状较轻的患者经过治疗很快痊愈出院,另一名患者陈先生在抢救时一度出现呼吸停止。而在6月12日,宁海又有一对夫妻因食用鲎类水产品而中毒。两人被紧急送医后,进行了催吐、洗胃、输液救治,其中妻子还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根据有关人士初步推断,上述中毒者可能是误食了圆尾鲎。 相关链接 圆尾鲎和中华鲎外形相似,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广西海洋研究所的梁广耀在《海洋湖沼通报》(1986年)中作了详细的描述。 通过看体形、称体重,可以分辨。中华鲎体长达60厘米以上,平均体重约3公斤,雄性偏小,平均体重1.5公斤左右;而圆尾鲎体长只有30厘米,分量较轻,平均体重0.5公斤左右,雄性更小,体重仅为7两左右。 与此同时,尾巴、侧面以及脚爪等方面的区别也能看出一二。中华鲎尾剑呈三棱锥形、上棱角及下侧棱角靠近身体一段,均有锯齿状小刺、尾剑与背甲长度大致相等,从侧面看起来比较鼓,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则呈钩子状;而圆尾鲎顾名思义,尾剑呈圆柱形,且光滑无小刺,尾剑明显长于背甲,从侧面看起来比较扁,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呈向内弯的钳子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