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区一家数码店内售卖的“充电宝”。 记者 唐严 摄 |
□记者 谢舒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眼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已经得到了极大普及。而与此同时,与之配套而生、携带方便的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也随之走俏。 购买“充电宝”,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它的电容量。在大部分消费者看来,“充电宝”的电容量直接决定着自己移动数码产品的可充电次数。然而,记者昨天却注意到,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近日公布的首次抽检国内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测试性能结果显示,大部分“充电宝”所标示的电容量并不靠谱,其有效放电量平均只能达到所标示电容量的60%,最低的仅有40%。 暑期旅游旺季临近 “充电宝”热销 “暑期旅游旺季快到了,最近购买‘充电宝’的人比平时多出三四成,一天至少能卖二三十只。”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一些品牌手机专卖店以及天一、颐高等多家大型数码广场,发现绝大多数柜台里都有“充电宝”的身影,相关销售人员也都表示“充电宝”市场销售形势不错。 记者走访注意到,目前市售“充电宝”基本配置标准的USB输出,能满足常见的移动设备如手机、PDA、PSP、蓝牙耳机、数码相机等多种数码产品。而这类“充电宝”用得最多的显然是在智能手机上。在颐高数码广场,一位销售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一款“充电宝”,记者看到,一部电量为零已经自动关机的智能手机,与“充电宝”接连后,短短几秒钟之后就可以重新开机,十几分钟后就拥有相当的电量。 “是智能手机和PDA的热销直接带动了‘充电宝’的消费。”一家数码用品店的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解释,“在宁波这座城市,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已经拥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而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功能太多耗电量大,电很容易就用完。所以,对于需长时间在外使用这类数码产品的人来说,的确需要配备一个移动电源。”从事数码产品销售12年之久的胡继海则告诉记者,据他们店里自己刚做的一次小型调查显示,目前来他们店里购买手机的消费者中,有五成以上都会现场配备1个“充电宝”。 电容量大小消费者最关心 那么,消费者选购“充电宝”最关心哪方面? “当然是电容量大小了!”采访中,消费者杨女士回答很明确。 身为鄞州区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员,杨女士几乎每周都有出差的安排,能够拥有一个电容量大、可供反复充电的“充电宝”,对她来说很重要。“平时使用手机频率非常高,耗电非常快,比如乘坐大巴车去上海,往往还没到达目的地电就用光了。” 数码商品经营者胡继海也表示,购买“充电宝”的消费者,绝大多数都是看中它的根本用途———实际能充电的电量。“这一点,从购买人群上不难看出。”他说,“充电宝”容量一般从3000至上万毫安时不等,其中电容量在10000毫安时左右的“充电宝”最好卖,而购买者多为商务人士、游戏爱好者、旅行者、音乐爱好者以及夜晚宿舍断电的学生。 记者在走访中也注意到,为了推介自己的商品,不少“充电宝”在自己的品牌包装上,也会特地突出标明“电量持久”、“超大电芯容量”等宣传促销字眼。 检测显示:实际放电量远不及标示电容量 用一个标示电芯容量为10000毫安时的“充电宝”,去充电量为3000毫安时的手机,是不是可以充三次电?记者采访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 “就这电量,商家绝对是吹牛的!”昨天下午,市民罗先生就对着刚买不久的“充电宝”气不打一处来。他告诉记者,自己于本月月初从网上选购了“充电宝”,看到几款无论外观还是规格都一模一样的“充电宝”,卖得便宜的58元,贵得则要上百元,出于经济的考虑,他选择了前者。然而不承想到货后才发现该“充电宝”商标、说明书一概没有,只在底部标注“电芯容量:10000毫安时”。“按理说,这么高的电容量为3000毫安时的手机充满三次电应该绰绰有余,但是等到真派上用场的时候,连第二次都没充满就没电了!”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5月16日召开的发布会上,刚刚公布了国内首次抽检的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测试性能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抽检的移动电源都按“电芯容量”来标示移动电源的容量,但其实际可供数码产品充电的电量(有效放电量)很多却远远未能达到其所标示的电容量。检测显示,20个品牌移动电源的有效放电量平均仅60%,最低的仅有40%。 市场呼唤“充电宝”“额定容量” 记者昨天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网站了解到,该协会于2014年5月1日发布《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测试规范,内容明确要求有效放电量转换率不低于85%,但是对有效放电量标注并未作详细阐述。 对此,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协会将全面推动移动电源增设标注“额定容量”。“额定容量”大的移动电源实际放电多,给电器充电的次数才多。这样,以后消费者只要认准“额定容量”就能清楚购买的移动电源到底实际能放电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