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韩日世界杯,宁波球迷组团赴现场为国足加油。 |
故事 2 年少时的专业梦想 终究成为一桩憾事 32岁的李景波曾经以为,自己会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他曾经一次次设想,如果宁波有职业球队,也许他早就走上了“专业”道路。“早些年可能是宁波足球氛围还不够浓,可能是资金的关系,几支职业球队来了宁波又都走了。”这是李景波心里一直以来的憾事。 因为“单纯地喜欢”,李景波在小学六年级进了宁波体校,开始接受足球训练。“当时少体校没有专业的足球班级,这个是业余性质的,每周末和寒暑假训练、比赛”。李景波在里头待了4年,最终因年龄限制而退出。世纪之交,天童足球学校让宁波足球少年眼前一亮,李景波又紧接着成为这所“浙江足球第一校”的学生,一直到高中毕业。“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是李景波那些年唯一的念想,但天不遂人愿,由于身体条件、技术各方面原因,李景波的职业球员梦想落空了,他入伍当兵去了青海。 “刚到青海,别人都喜欢篮球,小小的足球场上只有我一个人,但后来,好像影响、感染了一部分人,踢球的越来越多,到最后每礼拜休息时大家都要抢球场踢。”这段经历成为李景波日后“很自豪”的回忆。2003年底他复员回到宁波,“觉得氛围慢慢好起来,不仅有比较正规的业余联赛,每周都有比赛,也有不少业余俱乐部”。李景波找到宁波银博足球俱乐部的前身“祺安商贸”,驰骋业余赛场。 2012年发生了让李景波“泪奔”的事。当年少体校足球班的师兄戴路奕找到他,“他希望把失散多年的老同学们一个个找回来,重新聚在一起,组织一个业余足球队‘世贸通’。”李景波对这位比他大两届的师兄满心感佩,“最早是十几人,半年找回来二十几人。”当初的足球少年现在都过了而立之年,不过他们每周四晚上固定在福明球场“出出汗”,“周末的业余比赛参加一下,活动多得忙不过来”。 身在其中许多年,李景波时常为这项自己挚爱的体育运动担忧,“现在正踢球的这帮人大多与我们同龄,年纪大些40多岁的不少,年纪20到30岁的很少。如果我们这批人踢不动了,后面怎么办?” 2011年,李景波去考了个足球教练员,次年去洪塘中心小学做了足球业余辅导员,“一周两堂课,类似兴趣小组”。初接触时,同学们并不喜欢,“只能慢慢地引导,被逼着反而没效果,就让他们随便玩,做游戏,先喜欢,再教细节。”因为工作原因,李景波只教了一个学期,“成果不敢说,但他们在这段时间很快乐,挺舍不得他们。” 如果说,“以前踢球是为了得名次、拿冠军,现在就是纯粹为了快乐”。面对眼下火热的世界杯,李景波反而克制了,“其实我很少熬夜看比赛,因为我一直从心底里认为我是一个足球运动员,而不是纯粹球迷”。但是,李景波始终记得,1994年,在邻居哥哥影响下第一次看世界杯,“意大利和巴西那场,巴乔射失点球,叉腰站在那儿的神情……他‘忧郁王子’的名号就是从那时候来的”。正是因为那一幕给他留下太深的印象,李景波才开始走上足球“不归路”。 故事 3 大赛型“出笼的小鸟” 启蒙于“意大利之夏” Andy及他的小伙伴们和足球的缘分也许更接近于多数普通人,平平淡淡但也不失激情。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是Andy的世界杯启蒙,那一年,他11岁。斯基拉奇、马拉多纳、克林斯曼、马特乌斯……一个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名字点燃了少年内心的激情,Andy开始在草都秃了的绿茵场上学踢球。因为身体条件好,还慢慢混进了校队,有模有样。 高考结束那天,Andy用踢球的方式以示庆祝。不知道是复习太累了还是怎么回事,他在球场上突然眼冒金星鼻血狂喷,吓坏一众小伙伴,但他不以为意,简单止血后继续上场。回想当年,Andy笑着说:“那时候真是年轻啊,性命不要似的。”Andy工作后参加过好几次晚报杯五人制足球赛,有一年受伤,脚踝肿成“大馒头”,作为主力,他还是坚持上场,跟学生时代一样拼命。 然而,再大的热情也免不了向现实妥协。越来越忙的工作和呱呱坠地的女儿让Andy的生活有了更多牵绊和责任,与足球为伴的时间大幅下降,所以像世界杯、欧洲杯这样的大赛令他格外欢喜,因为每当这种时候,连伪球迷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到处凑热闹,更何况是他。 巴西世界杯开幕前好几天,Andy已经到处打电话、发微信联系各路“狐朋狗友”一起熬夜看球。平时看欧洲联赛或者欧冠,他都是自己在家默默缩在客厅沙发上,认得全各路球星,熟悉央视各位名嘴的解说风格,却苦于长夜漫漫无人交流。好不容易盼到世界杯,他便成了“出笼的小鸟”。不过Andy自认还是很克制的:“人家约我看揭幕战我没去,因为第二天上班有比较重要的事。” Andy觉得有些朋友比他豁得出去,为了看场球,说走就走,比如发小Jack和Jayson。他俩去年飞去广州,在天河亲眼见证了恒大登顶亚洲之巅,这事儿至今依然可以成为朋友们聚会时的谈资———那场亚冠决赛的恒大主场票有多难买,大家都知道。他们很早就在淘宝上找了代购,也做好了被“黄牛”宰一刀的心理准备。但正式开票后,球票的黑市价还是高得令人咋舌,票面价格600元的票,代购跟他们开价3600元,还不一定保证有票。有人打了退堂鼓,但“双J”一咬牙还是飞去了广州,打算到现场碰碰运气。 比赛当天,Jack和Jayson一边在天河体育中心门口四处问价,一边在淘宝上持续关注黑市价的变动,终于在比赛开始前两小时以3000元/张的价格买到了票,如此昂贵,两人的座位还是分开的,不过他们觉得挺值得。 前几天这几个老男孩凑在一起看世界杯,镜头给到观众席上的人浪,Jack悠悠地笑着冒出一句:“这个我们在天河也玩过……”而Jayson则回忆起当时恒大夺冠后,一帮恒大足校的孩子踢的表演赛:“那场比赛有3个看台坐的都是恒大球迷协会的人,本来喊了90分钟、站了90分钟、挥旗挥了90分钟他们都已经很累了,但是足校的孩子一出来踢比赛,那3个看台的球迷又打起精神,像给真正的恒大队助威一样给孩子们鼓劲。我在现场看得很感动,感觉他们真正是在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摇旗呐喊……” 故事 4 姑娘看球一样疯狂 回忆当年青春正盛 Tammy,1982年生,女,痴迷足球竟有20年。Tammy印象中,最没有看球气氛的居然数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因为那次是不需要倒时差的,反而没有看球的感觉。包括中国队踢巴西我都在逛街,结果商场里所有电视机都在放比赛,也就只好瞄两眼。”今年的巴西世界杯正好是北京时间的后半夜,相比还比较符合Tammy的期望,“排一下日程表,安排一下休息时间,倒一下时差”,Tammy风趣地说,这才是她习惯的看球节奏。 1994年,Tammy在她爸影响下第一次看美国世界杯,要说真正投入,是在1998年。当年Tammy初中毕业,中考考完,在她印象中,那段时间国内的足球气氛最浓:“哪怕你是个女生,不认识几个球星,都不好意思出来混。女生不看球的也都在追罗纳尔多啊这些人,很夸张。” Tammy喜欢的球队是意大利的AC米兰,“我念大学那会儿,喜欢意甲的最多,问十个球迷,基本上要么是AC米兰、要么是国米、要么是尤文图斯,三大家,球迷之间很容易凑拢。”因为喜欢欧洲的俱乐部,Tammy还尝试过给各个俱乐部的新闻官写信,顺带寄去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那边就会礼尚往来,寄一些球星卡、球衣什么的纪念品回赠”。这些绝对正版的东西在球迷中非常受欢迎,也很值钱。“以前书信什么的还是很流行的,有很多人在做这个事情,也有专门的球迷论坛在交流,教你怎么写信,现在可能少了”。Tammy有个强烈的感觉,“足球就我们那代人还蛮疯狂的,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到周末意甲、德甲比赛,看的人好多,现在听都听不到有人讲这些事情。” 读大学的时候,Tammy还曾夸张地窜到男生寝室楼看夜球。“当时是看2004-2005赛季的欧冠决赛,印象很深,AC米兰跟利物浦,后来据说是一场标准的假球。上半场AC米兰已经3:1领先,中场欧洲盘口开了,这极不正常。后来踢成3:3平,又给利物浦反超……”说起整个过程,Tammy开始滔滔不绝,“男生宿舍楼下有个会议室,我在球迷群认识一些朋友,他们说如果我想看的话就能带我过去看。结果,进去一看我就傻眼了,全男的,密密麻麻都是人,就我一个女生躲在角落里。因为是半夜,不能太吵,但那场球确实很精彩,进球又多,大家都努力憋着气不敢大声喊。最终AC米兰点球决胜输了,我那朋友就在那砸桌子……” 在学校里看球一直是Tammy很难忘的回忆,“那时候每次大赛都是快暑假,正好是备考期间,学校有小宾馆,但一到大赛就都订满了,都在看球。学校里就这点好玩,很热闹。”Tammy甚至还因为喜欢足球,和班里七八个女生选报了足球课,“足球老师别提有多开心,三排男生还有一排女的,这很少见的。不过当时女生足球考试要求也不高,就是开大脚,看能踢多远。” 毕业十年,Tammy看球少了些,“现在基本就是等大赛来了看一下,欧锦赛、世界杯,两年一次。”又逢世界杯,Tammy在想是不是要“叫几口人去酒吧一起玩一下”,不过随着同学们都结婚生子,一起看球似乎也成了难能可贵的团聚,“韩日世界杯那会儿,克洛泽初出茅庐,进一个球就一个空翻、进一个球就一个空翻,大家都对他印象深刻。后来他年纪大了,很少空翻了。但上届世界杯德国队跟阿根廷踢,他进球时空翻了,我瞬间泪流满面,打电话给同学,一遍遍大喊:‘他空翻了,他空翻了,有没有想起当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