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人文·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中,我是个大大咧咧爱热闹的人

———著名主持人水均益访谈

  三江访谈

  人物名片

  水均益,1963年9月20日生于甘肃兰州,中央电视台记者、主持人。历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高端访问》、《环球视线》栏目记者、主持人、制片人。已出版《前沿故事》(1998年)和《益往直前》(2014年)等著作。

  

  6月14日,他应邀来到宁波,到书城签售新书《益往直前》,并到宁波大学作讲座。其间,他还专程来到鄞州区横街镇的水家村寻根。

  □记者 陈晓旻

  

  记者:此次您来到我们宁波水家村寻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吗?

  水均益:今天是我见到的姓水的人最多的一天,特别亲切。我激动地说我们是一家人!因为姓水的人太少了,我以前看到一个姓水的就会问你是从哪儿来的。所以我说,《益往直前》这本书里写了我是谁,但是没有写我从哪里来。

  上世纪20年代末,我的爷爷就专门来宁波寻根。爷爷跟我的父亲曾经明确交代过,我们这一支水族族人就是从宁波水家村迁徙出去的,而且爷爷曾亲自来水家村翻看过族谱,找到了不少有用的资料,还手抄了一部分家谱带回甘肃去,想试着合拢两个分支。可惜这些家谱后来都遗失了。爷爷过世的时候我才10多岁,没有什么印象。我也特别后悔在父亲健在的时候和他交谈得太少,关于“寻根”的线索他肯定比我知道得要多。

  在爷爷之后,我的叔叔水天德,也曾在1998年来过云龙附近的后陈浪岸村,在水氏宗祠留了一张影。后来我另一个叔叔———美术评论家水天中也到宁波来过。

  今天专程从上海赶来的水启昌和水启德先生居然还提供了跟我父亲当年的通信,我一看就是我父亲的字迹,还有我父亲和母亲的照片。其中一本笔记上面曾经留下了一段话,“更有兰州一支,有一位水梓先生(兰州人),排字佑字。”水梓就是我爷爷,我好像记得我爷爷就是佑字辈的,但我需要回去问问我家的老人确认一下,如果这一点都相吻合,那十有八九我们族人就是从鄞州迁徙出去的。

  虽然今天我翻阅了宗谱,很遗憾没有找到直接的线索,因为水家村保留的《水氏宗谱》是1843年修订的族谱。后期1889年修订的《水氏宗谱》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找找台湾的朋友看看能不能找到族谱的余下部分,说不定里面有我们族人的记载,缺失的这段历史中,也许能确认甘肃水氏和鄞县水氏的关系。不管怎样,我还是会继续寻找并跟当地保持联系,因为众多线索都集中在宁波水家村,我也会竭尽所能找到其中的证据。

  

  记者:听说在出版这本《益往直前》的时候,编辑建议您删除了文章《我的父亲》,而这对您来说非常重要的。给我们说说您的父亲,或者记忆中的“水家花园”。

  水均益:父亲不仅是个智慧的人,还非常乐观。文革期间,在兰州大学当教授的父亲一夜之间成了地富反坏右分子,当时才上小学一年级的我放学回家曾被手拿砖头的孩子追打。那种恐惧和郁闷可想而知。但扫厕所的父亲回到家里,从来没有唉声叹气。每天全家一起吃饭是件特愉快的事。吃完饭,桌子不撤,一家人围着桌儿开侃。父亲是个讲故事、讲笑话的高手,什么以前怎么骑高头大马啦、自己的辉煌历程啦、在哪儿遇到什么怪人啦,等等,无所不讲。可以说,父母的乐观、父母的笑声成了安抚少年的我的一抹清风、一味良药,更熏陶出了自己终身受用的性格财富。

  关于家里的事情,我都是听爸爸说的,我爷爷过去是甘肃省的秀才,维新变法以后去北京的京师法政学堂就读,后来参加了辛亥革命。

  甘肃水家到了爷爷这一代,才真正地兴旺发达起来。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私家花园,叫“水家花园”,在兰州当地十分有名。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亭台楼阁,有竹林和荷花塘,有四五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有小洋楼,书房、藏经阁等。据说很多石头还是从桂林运来的,还种植有珍贵的黑牡丹。哥哥姐姐们看到过全貌,不过等我出生的时候只看到了部分,后来我们跟着父亲搬到了兰州大学。“水家花园”在解放后曾经改建成“军民联合医院”、“无线电二厂”等等,爷爷被打成“右派”后,私家花园也被大部分充公,只留了几间房给我们家住。如今城市改造,当然已经荡然无存了。

  

  记者:在《益往直前》新书首发式上,崔永元调侃说,您写这本书是想澄清“伊战逃兵”之冤,是这样吗?

  水均益:这当然是小崔的玩笑话。当我决定写这本书后,首先考虑了这本书的结构,可以说是3天之内就拟好了整本书的提纲。

  《前沿故事》出版后的15年间,我经历了很多事,可以说职业生涯的高峰,甚至一些有争议事情,都发生在这15年里,可以写的事情太多。因为作为记者的我最擅长的就是讲故事,首先就把这些年采访经历中,最传奇、最有趣、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故事在脑子里梳理了一遍。我报道国际问题比较多,这些年足迹遍布全球,便以采访报道的地域来划分篇章,除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报道揭秘、2013年伊战十年回访,我还写了俄罗斯、日本、朝鲜、美国、欧洲等地的采访报道故事。因为我多年做《国际观察》、《环球视线》等节目,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谈起这些话题,读者会比较有共鸣。此外,我还写了自己在央视这些年的经历,最后,在《新闻前沿》这一章里,我表达了自己多年做记者、做国际新闻的思考,新闻前沿的种种变化,世界格局的风云变迁,我对此的所思所想,最后做了一下总结。

  可以说,整本书的内容非常厚实、厚重,我这些年来鲜为人知的经历,做人、做事、做记者的种种感悟,对国家和时代的种种观察与思考,都浓缩在这本书里。我自认为,读者若静下心来读一读,一定会有收获。

  

  记者:2003年,人们因为您在战争打响前撤离巴格达,把您与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对比,颇有争议,还有“逃兵”一说,《益往直前》这本书是从伊拉克战争写起的,这个依然是个很受关注的话题。

  水均益:伊拉克战争报道无疑是我事业的一次高峰,我和同事在巴格达坚守了两个月。这次报道如同硬币两面,一面是风险,一面是残酷。2003年3月18日,我们的报道组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遗憾撤离巴格达。虽然坚守到战争打响之前的最后一天,虽然我还在一步三回头地不断努力,但真正开战时,我的确已不在烽火前线。但之后我们还是顶着炮火、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重返了巴格达。所以“逃兵”之说完全是一种无端的指责。  

  伊拉克归来后,2004年,我就曾想提笔写下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以及心里的委屈。2013年重返伊拉克,给了一个让我释怀的机会。我决定,把这一切都写下来。

  当写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时,我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在这本书里,我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好的坏的,该说的不该说的,当年经历那场战争和那些非议的种种内心挣扎,都毫无保留地写了出来。编辑对此的评价是“把心剖给你看的真诚”。而书出版后,很多读者都反映,关于伊战报道揭秘,他们是一口气读下来的,欲罢不能,很多女读者还说,她们读的过程中多次落泪,特别能理解我当年的心情。

  

  记者:您做了那么多次《高端访问》,成功地专访了四百多位名人政要,采访了普京、梅德韦杰夫、安倍晋三、卡梅伦等国际风云人物,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水均益:四个字,知己知彼。采访之前,我一定会做足功课,了解采访对象的全部信息,比如他个人的好恶、说话的方式,乃至他心中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我采访国家领导人前,一是通过网络搜寻相关新闻报道、媒体的采访实录,找寻第三方中立的描述,还会找一些他的自传。我大概统计了一下,采访资料A4的纸,我基本上得打出两三百页来,很多东西来自于外文媒体,我的团队也不是英文都那么好,没时间给我翻译,于是我干脆打出来自己看。每次采访都是斗智斗勇的过程,甚至是心理战。我会做预演,假设问到这个问题,他可能会拍案而起;或者你准备了一个小时的采访提纲,他告诉你只有5分钟,所有的一切都要考虑到。

  

  记者:您的《益往直前》在开卷2014年23周畅销书排行榜“非虚构类”中排到了榜首,您认为最吸引读者的是什么?是名人效应吗?

  水均益:一种解答是比较冠冕堂皇的,应付式的回答:当名人还是不错,有鲜花有掌声也有光环,有的时候还会被追逐,当然,也会有相应的责任,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圈内圈外,都会有自己的责任。

  另一种解答接近我现在的想法:我已经50岁了,成为所谓的名人,也有将近20年。到《东方时空》,上了电视,当了主持人,知名度自然上来了。名人的概念对我来讲,也经历了一个历程。开始有那种小小的兴奋、窃喜、暗自得意和享受。现在比较淡然,甚至有一点点超脱。很多人都在说,名人不好当。为什么不好当?因为你的生活很多时候是被关注的,甚至被放大,乃至最后被煎熬。我认为这是一个挺痛苦的过程。当名人要有一颗强大的心,否则会被压垮。

  

  记者:我记得您的微博是在这本新书即将出来的时候开通的,短短的时间现在已经有了将近25万粉丝,给我们谈谈刷微博的感受。

  水均益:我发现我的粉丝有好多比水亦诗(水均益的女儿)还小,突然觉得自己好年轻,好像还有点魅力。我也常常在评论中和网友们互动,看到有趣的问题还会一一回复。当然也有恨我的,用脏字来骂人的,我都不用出手,我的铁粉上去把他一通围攻,那哥们儿觉得没意思就撤了。我想只要真诚,确实发自内心对待网上这些朋友,你会得到认可甚至谅解,所以目前为止我挺享受微博的。

  

  记者:您关注足球吗?正值世界杯,您最想采访的是哪个球队的球星?为什么?

  水均益:相当关注,但我是一个伪球迷。我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关注世界杯的。其实这样更好,因为你没有压力,谁输谁赢都无所谓,踢得好就行。如果有机会,我当然希望采访冠军队的球员了,因为他们万众瞩目啊。

  

  记者:很多人觉得央视的主持人都很高大上,甚至很神秘,给我们分享一下生活中的您是怎样的?有什么爱好?

  水均益:我骨子里是个典型的西北人,甚至还有点大男子主义。我在电视上和平常几乎是两个人。倒不是我装,而是电视上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要端庄、严肃,因为我代表着国家电视台的一种形象。而在生活中,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爱交朋友,爱热闹。我现在更喜欢在家呆着,不是说我爱“宅”,而是我很看重亲情。

  

  记者:做记者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如果给新入行的年轻人或者抱有此梦想的大学生提些建议,您会说什么?

  水均益:记者这个职业看上去貌似风光,但其中的艰辛和拼搏是很高强度的。所以,年轻的朋友们如果想当记者,最好练就一副好身板,做好吃苦的准备。另外,你要热爱这个职业,因为新闻最需要的是激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