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人文·地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钱湖的堤塘

  东钱湖景色 记者 龚国荣 摄

  □王文杰 郑学芳

  

  在碧波荡漾的东钱湖畔,有数条堤塘静卧在水中。千百年来,堤塘如同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护卫着湖水。

  堤塘集湖塘、堰坝、碶闸于一身,所以我们所说的堤塘,包括了能够在顶部溢洪泄水及过往船只的堰坝和能启闸放水的碶闸。

  东钱湖的堤塘共13条,有的是历代传承下来的,有的是近年所建。它们是:高秋堰塘、大堰塘、方家湖塘、湖心塘、平水堰塘、莫枝堰塘、道士湾堤、尊教寺湾堤、钱堰塘、湖里塘、栗木塘、堰月塘和梅湖塘。现存的为前十条,原梅湖周边的栗木塘、堰月塘及梅湖塘已废。

  古人云:“东钱湖四面皆山,两山不合之处,以塘堰接之。”由于东钱湖地处福泉山麓,其东南岸接壤的山丘较为密集,所以堤塘大都分布在湖的西面和北面。最南端的堤塘是高秋堰塘。它长819.2米,横亘在湖边,赫然在目。塘南有一寺院,叫“迎旭禅寺”。邻近的还有大堰塘。该塘是湖堤中较短的一条,长26.67米,虽说在湖边,但难寻其踪。原来,它被一个五星级酒店圈入其中。进入酒店大门后,弯弯曲曲走了不少路,才发现此堤。它保存完好,静坐在风景秀丽的大酒店一隅,它一头是磨堰坝,上铺条石,另一头是碶闸,中间是拦水的堤塘。名气最大的要数莫枝堰塘,地处宁波重镇莫枝镇的闹市区。它位于湖之西端,堤塘长103米,宽18米。由于过去水上交通发达,塘顶自然成为航运码头。长期以来它是城区及鄞东地区连接湖上周边村落的交通枢纽,现在宽阔的塘堤已辟为公园,供居民和游人休憩。原来的坝改建为电动坝,其碶闸是东钱湖主要放水闸,在需要时,湖水直放中塘河,灌溉着东乡农田。那放水时的气势如万马奔腾,十分壮观。

  在莫枝堰塘南边不远处,有平水堰塘,它是最小的堰塘,仅13.44米。在莫枝堰塘北面有一湖堤,称为道士湾堤,粗看就是一条道路,它与尊教寺湾堤一样,都是上世纪60年代所建。在东钱湖的北隅,是梅湖。想当年,它与浩瀚的东钱湖连接在一起。上世纪60年代,梅湖被废,其周边的栗木塘、偃月塘、梅湖塘三条堤塘也失去了蓄水的效能,慢慢地,堤塘与道路以及其他建筑物混为一体。昔日湖塘的雄姿已荡然无存,今日难寻它过去的踪迹。好在栗木塘和梅湖塘建有碶闸,碶闸之下的水流未断,那碶闸似乎在告诉你当年堤塘的位置。其中,梅湖塘经附近村里的老人指点,才能确定大致的位置。那碶闸就在雅戈尔动物园的东隅,绿荫下的排水管内,还能看到黑乎乎的碶闸,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这个仍在使用的碶闸,还能为动物园内的水渠调节水量呢。

  当我们站在堤塘上眺望浩淼的湖面时,自然会想到1400年前唐朝县令陆南金的功绩。遥想他在筑湖之前,一定迈开双腿,爬山涉水,亲自勘察丈量,确定堤塘的准确位置。

  堤塘的构成有两种,一为砂石,二为土石。设想在筑堤时,一定会因地制宜,从附近山上采石运土。随着水防和交通的发展,堤塘的质量日趋提高。近年来,一些较长的堤塘,有的在迎水面砌上块石,有的在堤底抛石,以固堤岸。如893米长的方家湖塘,1192米长的湖里塘和1700米长的湖心塘皆如此。磨堰是古人为方便船只通行的一个发明。磨堰坝的两面皆为斜坡,坡面上铺条石,连顶部的石块也磨成弧状。有的堤塘,一头是磨堰坝,一头是碶闸,数种功能糅合在一起。如地处钱堰(又称前堰)村的钱堰塘、地处大堰村附近的大堰塘以及莫枝堰塘等都是如此。当然,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以及内河航运的衰落,船坝已失去原有的功能,成为昔日繁忙水运的历史见证。

  在这13条堤塘中,最长的是湖心塘,1700米长,像一条巨龙横亘在湖中,1976年兴建。除去这个现代建筑,古人所筑堤塘中,最长的数湖里塘,又称五里塘,“五里”是“湖里”的谐音,另外,可能也说明它是一个长的塘。堤顶最宽的是莫枝堰塘,为18米。据史书记载,昔日曾建有关帝庙、鑑湖亭及市屋六间。现在部分地段辟为小花园,有“介甫亭”、“介甫桥”、码头等设施。

  堤塘的功能。1.堵流蓄水。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县令陆南金组织人力筑堤围湖,把周边七十二条溪水汇集起来,改变了过去鄞东多雨多涝、少雨干旱的状况。

  2.启闸放水。没有碶闸的堤塘包括堰坝只能在水位增高时自动溢洪而泄水。建湖300年后的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4年),王安石设置了四个碶闸,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控制湖内水量的能力,真正做到“水入则蓄雨,不时则启闸而放。”

  3.水陆运输。堤塘上设置的堰坝,是历代重要的水上运输设施。堰坝分为两种,一为车堰,俗称车坝。堰的两旁设两个固定的辘轳,数人用力推动插在辘轳里的木杠,使之转动。转动的绳索紧拽船只,使之从下而上,倚斜坡缓缓过坝。为减少摩擦力,坝坡上涂上厚厚一层淤泥。以后,个别堰坝由电动升船机代替了人工车坝,如莫枝堰电动坝。另一种是磨坝,坝身往往由条石铺就。小船过坝时,船工在船头和船尾反复用力交错移动,使之过坝。这种方法过坝的船只适用于木质船只,因其抗磨性能好,船底在摩擦后并无大碍。

  东钱湖的水利史,实际上是一部治湖、废湖、保湖的历史。整治东钱湖,除开竣去葑之外,清界固堤成为治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明人邱绪提出治湖8条措施,“固堤防”就列于首位。

  毁坏堤塘之事时有发生,决堤的事故也不是空穴来风,史书上有记载:“曩年,方家塘决,二十里之外皆为鱼鼈。”就是例证。

  护堤固堤的第一功臣是李夷庚。在县令陆南金于唐天宝三年筑湖后的二百余年后,郡守李夷庚首次大修湖塘,影响巨大,在东钱湖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筹资是修湖固堤中的头等大事,那些热心人士或请拨专款,或广泛集资,或以工代赈,想尽了办法。最难能可贵的是,清道光年间的官员麟桂、杨钜源、徐敬等,他们把自己的薪水捐出来,再去倡议别人集资捐款。此次集资数额颇丰,使东钱湖的堤塘得到全面的维修和加固。

  东钱湖的堤塘蓄住了水,这湖水滋润了下游千万百姓的生活。无怪乎,人们怀念开湖功臣陆南金、李夷庚,在堤旁建起嘉泽庙,来供奉他俩,且刻上碑文。时已今日,嘉泽庙和碑文虽已年久被废,但是,陆南金、李夷庚、王安石以及许许多多为东钱湖呕心沥血的开湖治湖功臣以及开发利用东钱湖给百姓带来福祉的热心人士,都值得我们深切纪念。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