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体育/世界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0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国:
后现代转型
的美丽与哀愁

  厄齐尔

  多年之后,谈起世界杯,尤尔根·克林斯曼也许不会记得2014年这场德美大战,但2006年那个夏天的童话,他一定历历在目。

  现任的美国队主教练,曾在2004年到2006年间短暂执教德国队。在他执掌帅印前后,德国足球发生的变化,颠覆了20世纪德意志足球的传统。

  如果为传统的德国足球找几个关键词,无非是强硬、团队、纪律和牺牲。从贝肯鲍尔到马特乌斯,甚至克林斯曼自己,在球员时代都被塑造成服从集体的战士,如同拧在坦克上的螺丝钉和西门子流水线上的配件,按部就班地流转。战术体系之外的个性表演是不被鼓励的。正是得益于整体足球,德意志战车在20世纪收获无数荣誉,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载起民族和国家符号的象征意义。

  事实上,正是上世纪90年代,成为德国足球辉煌战绩的“历史的终结”。在个体意识和自由思潮萌发的20世纪的最后十年,强调集体和服从,忽略个性创造力的德国足球变得不那么“与时俱进”。从加州回来的克林斯曼,带给德国足球的不仅是加州的阳光。

  在执掌日耳曼战车初期,克林斯曼美国式的训练方法曾让队员叫苦不迭,长期住在加州很少回国也让他备受指责,一系列糟糕的热身赛成绩更令球迷媒体不满。直到德国世界杯前夕,他的团队才解决门将位置之争,抛弃2002年世界杯功勋奥利弗·卡恩———一个最具有传统战士特性的德国球员。

  2006年世界杯,拉姆、波多尔斯基、施魏因施泰格等一大批德国青年才俊大放异彩,过人、突破、各种杂耍和灵动的穿插,展示了老派德国球员难得的自信和创意。场边的克林斯曼,也像美式足球大联盟的教练,身体力行,手舞足蹈,不断示意球员压上进攻,进攻,再进攻。印象中沉闷呆板的德国足球变得漂亮灵巧,连同“小猪”们个性的发型,让世人眼前一亮。

  德国足球,事实上随着整个德国和欧洲一起步入后现代社会。后现代转型,本就是一个消解权威和盲从、将“我”从集体中解构并刷存在感的过程,自我、创意、差异和多元,高于步调一致的服从和统一。新生代的德国球员,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发型、耳钉、配饰,和身边名模女友的事业线。足球仅仅是一项谋生的工作,球员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工作之外的商业活动和个人品牌,而一有空闲更愿意与经纪人而非教练交流。当然,在德国传统意义上拿着鞭子大声呵斥球员的教练,也变成无论身形还是衣着品位,都符合后现代审美的男模。

  现在的德国足球,从球员到教练,从球风阵型到形象包装,都与20年前大相径庭。怀旧者会感叹顽强和铁血作风不再,年轻一代则为漂亮足球欢欣鼓舞。转型成功与否,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零一个答案,由变革所引发的争议,从来都比墨守成规要多。不过,当你停下脚步不再前行,注定将与整个世界擦肩而过。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