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莹 通讯员 周哲 昨天,由国家质检总局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主办的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宁波落下帷幕。在会上,宁波通过加大创新力度、增加科技含量实现“全港创卫”目标的经验,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及其他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创新和科技造就创卫“宁波速度” “又一条船驶入虾峙门航道了。”昨天上午,看到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上的图标,梅山检验检疫局李骏从容地开始了检疫登轮前的准备工作。“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实时掌握船舶的动向和位置,解决了无法掌握出入境船舶动态信息的问题。船舶入境检疫前有无挂检疫信号、有无人员擅自上下、有无挂挡鼠板等情况我们都知道了。” 在6月底结束的世卫组织专家组考核中,穿山、梅山港区分别以97分和95分的高分通过了“国际卫生港口”资格验收,刷新了国内海港口岸创卫测评的最高分纪录。至此,包括2011年创卫成功的大榭港区,宁波港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便有3个港区被评为国际卫生港口,创下了国内港口创卫的“宁波速度”。 创纪录的高分和“宁波速度”的背后,是由创新和科技支撑起来的“宁波模式”。 作为创建“国际卫生港口”的努力之一,梅山港创造性地集成各种高科技手段,开发出了一套口岸交通工具检疫监管的新模式。这一已经在国内各个口岸得到推广的新模式,有个形象的说法,叫“4S”模式。它由CQS(交通工具检疫监督业务管理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VS(视频监控系统)、MS(移动监管系统)4个系统组成。有了这个系统,远道而来的轮船尚未进行入境检疫,检验检疫人员对其卫生状况就基本了然于胸。比如,其中的视频监控系统堪称是梅山港区的“千里眼”,“它能实现对包括入境靠泊船舶、码头作业区、码头泊位检验检疫区域的全天候监控记录,并可实现录像存储与回放。”李骏告诉记者,这一系统在梅山口岸试运行以来,已完成船舶生产作业累计1000余艘次,发现和处置了30余起船舶违法违规案件。 口岸实验室筑起防护安全墙 “这小小的设备有用吗?”昨天下午,宁波某外轮供应公司的王经理有些疑惑地看着镇海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利用一台小小的设备,对其供应外轮的一箱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5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王经理的这箱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超标,不能供应给国际航行船舶。 这是镇海口岸卫生检疫快速检测实验室辅助一线执法的一个场景。据镇海口岸工作人员介绍,该实验室已具备快速筛查常见传染病、医学媒介生物和食品饮用水快速检测的能力,是目前宁波地区检疫现场中设施和功能最全的海港口岸快速检测实验室。 “以前在口岸一线采集的样品送到市区实验室去检测,最快也要半天,现在我们口岸食品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等快速检测只要15分钟,有20多种传染病快速检测半个小时就能出结果,微小气候检测甚至能当场出结果。”镇海检验检疫局检疫科科长王立红对该局口岸快速检测能力十分自信。 记者了解到,仅镇海口岸近两年内就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口岸快速检测实验设施,配备传染病检测、食品饮用水快速检测、媒介生物鉴定等设备50余台(套),配备艾滋病、疟疾、登革热、结核、甲型H1N1流感、霍乱等病原体快速检测试剂,拥有食品快速检疫试剂10多项。 “全港创卫”助宁波筑起口岸卫生长城 2013年,宁波全港年货物吞吐量完成4.96亿吨,同比增长9.5%,继续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世界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77.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箱量排名保持大陆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前六强。 面对如此大的货物吞吐量,如何做好口岸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堵住外来生物和病毒?早在2012年,心怀蓝色强港梦的宁波就未雨绸缪,在全国率先提出“全港创卫”,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实现我市所有海港、空港全部成为“国际卫生港”的目标。中国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领域的“宁波模式”,由此浮出水面。 随着前天穿山、梅山两港区成功获授“国际卫生港口”,我市“全港创卫”工作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在实现大榭港区先行先试,穿山、梅山港区实现重点突破之后,我市其他条件相对较差的海港和空港口岸将在2016年底实现全港创卫。 “宁波将借着‘全港创卫’的契机,筑起口岸卫生的牢固长城”。宁波“全港创卫”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