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屿楼 龚国荣摄 |
□方颖谊 共青路,是宁波的一条老路,位于美丽的月湖西岸,隔柳汀街与偃月街相对望。 其实,共青路最早时候是月湖边的一条不起眼的无名小路,等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设立了一个警察局,它才有了第一个正式的名字———警工路。1958年,共青团宁波市委号召全体团员参加义务劳动,修筑铁路、马路,警工路随之拓宽延伸,由一条用煤渣铺就的小路变成了长五百余米的柏油马路。为了纪念这次大规模的共青团义务劳动,有关部门将警工路改名为“共青路”,并一直沿用至今。 上世纪90年代,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有关部门计划将“共青路”拓宽改建,而共青路一旦拓宽,那么位于共青路和桂井街口的甬上著名藏书楼———烟屿楼就要被拆掉一半。这一行将实施的举措,当时牵动了很多位热心文保事业人士的心,因为此楼是浙东名人徐时栋的住宅兼藏书楼,一旦被拆,其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损失将无可估量。最后烟屿楼得以保存。 徐时栋(1814—1873),字定宇,又字同叔,号柳泉。著名学者、方志学家和藏书家。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赐内阁中书。刻《四明宋元六志》,考异订误,主编《鄞县志》。烟屿楼位于共青路79号,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大门朝东,遥对花屿,正房为硬山式。其用材硕大,建筑讲究,不仅是名人故居,而且也是甬上重要的藏书楼之一,对研究宁波地方特色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199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烟屿楼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曾被叫作“恋湖书楼”。当初,徐时栋的父亲创设“五之轩”,并建造了“恋湖书楼”。父亲死后,徐时栋就将“恋湖书楼”改名为“烟屿楼”。烟屿楼的鼎盛时期,藏书足有10万卷之多。可是在太平军起义的时候,由于盗贼横行,烟屿楼的大部分藏书被窃掠贩卖。之后,徐时栋迁居位于城西的宅院,重建了藏书楼,并取名“城西草堂”。他一面整理剩下的残帙,一面打听寻找失散的书籍,并将汤耕吾和郑简香两个藏书大家的大部分藏书收归到自己的藏书楼中。仅一年,藏书就达到近6万卷。不幸的是,城西草堂的藏书因为一场大火而尽数焚毁。后来,徐时栋又在草堂原址上重建了新的藏书楼,取名“水北阁”,希望名字里的“水”字能够让藏书楼避邪防火。 位于共青路77号的李宅,也是一座传统建筑,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为美籍华人李庆奎的祖宅。它原址不在共青路,而是在天一广场地块。当时天一广场地块要拆迁建造,因李宅无论从建筑格局还是建筑年代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有关部门决定将李宅异地迁建。就这样,月湖畔多了一处完整保留了原有风貌、可以尽览月湖美景的古建筑。 共青路,与月湖的竹洲(又称松岛)相毗邻。今天的省二级重点中学———宁波二中就坐落于竹洲之上。竹洲历来是甬城兴学求知、文人荟萃之地。北宋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曾在此设县庠(县学),甬上的历史名人楼郁、史浩、全祖望等皆在此办学、讲学、著书立说。正因为竹洲有如此浓郁的历史人文积淀,1912年,宁波二中的前身———“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堂”择址在此,自此琅琅书声得以相传,千年文脉得以相承。90多年来,中途虽校名一再更易,然桃李遍布神州却是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