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人文·地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20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古刹妙胜寺

  妙胜寺村老街

  □郑毓岚

  

  妙胜寺古村位于镇海西南,因村中妙胜寺有着悠久的历史,村以寺命名。

  从罗适撰写的《重修妙胜寺碑记》中可知,妙胜寺为千年古刹。宁海人罗适,宋治平二年(1065)进士。元祐七年(1092)冬,受命提点二浙刑狱事。第二年夏,出巡明州定海(镇海),从蟹(澥)浦乘舟经过清泉乡,见有梵刹“枕河临道,竹深林荫,气象洒然”。天气炎热,罗适下舟进寺避暑求佛,只见寺院空地上建有转轮宝藏,香火鼎盛,烟云缭绕。转轮宝藏传世不多,它将佛经装置于可以转动的轴轮上,外观如八角木塔,中设轴,下装铁铸轴承,用手推动即可运转,据传如抄写、诵经一般,“可以为死者祈求冥福,为生者求得安乐”。

  古村最早居住者为姚绾,五代清泰(934—935)时,他舍地建寺院。当时,寺院在“濒海之上,环水之中,居处庳陋,而有风涛漂注之患”,初号“永安”。大宋英宗皇帝登极,以治平(1064)改元,称“妙胜寺”。熙宁五年(1072),寺院已败落,众教徒请求州里派僧人来管理,主僧元旦推荐淡交任妙胜寺长老。自淡交来妙胜寺后,晨钟暮鼓,诵经礼佛。熙宁七年(1074),淡交在寺院空地上建转轮宝藏,数年之后,四面八方的村民才知道有妙胜寺,信佛者慕名而来。

  元丰四年(1081),淡交回广惠寺,妙胜寺主持后由智荣大师继任,寺院更加兴旺。元祐八年(1093)冬,智荣长老开始造释迦殿,历时两年,于绍圣二年(1095)竣工,“建屋一百五十楹,佛像七身粉绘,庄严而不侈。”重修后的妙胜寺更加宏伟壮观。绍圣三年(1096),应智荣长老相约,罗适第二次来到妙胜寺,重修后寺院为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并饰以鸱尾脊兽,规模恢宏,佛像高大,巍巍卓立,雄尊秀蔚,香火更盛,名噪州里,成为佛教圣地。

  浮林庙在妙胜寺北不到一里地,建于万历年间。相传,宋建炎年间,宋高宗赵构航海避金兵,曾到过镇海,随从宋高宗航海有功的陈姓官员,死后封惠济侯庙,又称陈相公庙。该庙原建在水灌南乡,明万历八年(1580)海塘决口,大潮涌入,神像逐浪漂至贝姓林地,相距三公里路,里人随后建庙,号浮林。据《乾隆志》载,万历十九年夏发生一场海啸,四面皆大水,庙中却涓滴不入。明末,海寇登犯,此地独安。人们都说神灵保佑,是块风水宝地,百姓纷纷搬来居住,以后自成村落。在清晚期,经商发迹者将庙宇扩建一倍,前后三进,高大旗杆,前后戏台,最为壮观。

  妙胜寺村老街,是傍河而筑的百米街道,店铺林立,街东有尼姑庵,又称“老庵”,庵与庵前凉亭尚存。街中还有两座街亭保存完好,不知是谁出资建造。据村中老人回忆,抗日战争前,街道傍河,人家依水,小桥流水,船楫悠悠,市井十分繁华。逢双日,各处的村民都来这里集市贸易。特别是庙会看戏,人头攒动,行人如织,各种各样的小贩沿街叫卖,熙熙攘攘,热闹非凡。1941年4月,遭日机轰炸,炸毁民房6间,街市开始衰退。

  如今,妙胜寺村以“农村庭院绿化”入手,全村124户村民每家每户做到“五个一”:一树、一花、一果、一盆景、一绿地。家中庭院种植红叶、石榴、茶花、广玉兰、月季等花木。村中道路两旁、屋前屋后、河流沿岸,绿树成荫,花香扑鼻。开展新农村建设,妙胜寺村越来越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