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娱/综艺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27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剧《雷雨》公益场成爆笑场引发热议

是学生看不懂,
还是表演落后于时代?

  《雷雨》剧照

  近日,在经典话剧《雷雨》中饰演周朴园的北京人艺演员杨立新连发5条微博,称针对大中学生的《雷雨》公益场“成了爆笑场”,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贯穿全剧”。这一“笑场”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并形成了激烈的观点交锋。很多网友支持北京人艺的艺术家,认为现在年轻观众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懂得欣赏经典;也有不少网友则表示,《雷雨》剧本和表演都已经和时代有些“代沟”,笑场不能怪观众。

  笑声激怒主演:“这样的公益场不演也罢”

  作为北京人艺的实力演员,杨立新的这5条微博和他平时温和的形象十分不同。他说,7月23日这天,北京人艺召开专家座谈会,纪念曹禺先生《雷雨》发表80周年,当晚的《雷雨》演出恰逢学生公益场,“原以为这样一个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惨烈的悲剧,会打动这些生活在幸福中的今天的学子们。令人惊诧的是随着台上剧情的发展,人物关系渐渐暴露,舞台下爆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台上进入了角色的演员们非常不适应,努力调整表演的幅度仍然有很多台词被笑声淹没。繁漪和大少爷周萍的乱伦关系;四凤怀了大少爷的孩子已经三个月了;周冲跑到四凤家里表示爱慕……乃至于周朴园向周萍明确指出:‘不要以为你同四凤同母你就忘了人伦天性’———彻底揭开了兄妹乱伦的残酷事实的时候,台下仍然是笑声阵阵。演到这里我不禁担心,结尾处大少爷自杀的枪声响起,台下千万不要掌声雷动……”

  杨立新对此发出感慨,“文学上的精致;人物关系的复杂;台上所有年轻人全部死亡的悲剧结尾,使得《雷雨》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中国戏剧经典的开山之作。曹禺先生故去多年,《雷雨》仍然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多有演出。但像这样的哄堂大笑贯穿全剧实是少见……”他最后甚至表示,“《雷雨》的‘公益场’真令人失望,这样的‘公益场’不演也罢!”

  文化界人士忿忿不平:“艺术不是救济物资可以随便分发”

  杨立新的这几条微博很快引起了网上的大讨论。很多文化界人士都对此忿忿不平,对北京人艺和杨立新表示支持,并感慨于现在年轻观众文学素养的失落,对经典缺乏起码的尊重。

  央视主持人张泽群就说:“对牛弹琴。不弹才是。他们应先去看自然博物馆,知道人类的进化。再去看历史博物馆,了解社会的进步。再用假期上个学习班,掌握艺术的发展。之后再走进人艺,他们就知道该笑谁了。艺术不是救济物资可以随便分发。北京人艺更不是菜市场。”

  剧评人吕彦妮则哀叹:“在这个时候,观众走进剧场看这样一出戏,其实就是一个误会。我们不懂那个时代,也不懂他们为什么爱,又为什么死。我们只配看到一个悲剧的皮囊和一张张僵化了好几十年的脸谱。”也有一位观众表示:“无奈,传统文化已在后代身上找不到,学生们喜欢看《小时代》这种我们根本不看的东西。”

  学生观众的解释:“现在年轻人笑点低”

  一些观看了现场演出的学生观众也站出来表示,其实让他们感到好笑的可能更多是表演方式。

  一名亲历现场的观众表示:“作为文学专业的学生,《雷雨》剧本有多棒我自认是理解的。席间哄笑是有的,只能说是偶尔。观众的哄笑真的是由于表演之滑稽。舞台和剧本有界,严肃和滑稽全看功底。”

  有一名观众的意见更为极端:“观众不是哄堂大笑贯穿全场,而是看到周萍的某些表演hold不住,太做作,就一个娘炮,这成了一个喜剧。而周萍夜探四凤窗户被关那一段,简直像惊悚片。表演最好的自认为是鲁贵,人物的特性表现得活灵活现!”也有学生出来解释说,他们都赞同《雷雨》的经典,但杨老师的微博不乏臆测,“确实现场出现了多次笑场,大多由台词和人物表演引起,比如周冲、鲁大海的几番出场就让人觉得这个人物性格很可爱。还有一些台词‘妈妈最喜欢我’等都在无意中契合了现在年轻人娱乐化的状态,所谓笑点低。”这位学生观众最后提出了他的疑问:“《雷雨》这部剧的时代意义从未被抹杀,只是表现手法上是不是需要稍作改良?”

  也有很多旁观者认为,90后学生看《雷雨》笑场是正常现象。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不应该为此指责年轻一代的观众。有网友表示:“不是所有笑声都是藐视,都是不重视艺术。现在孩子的表达方式与过去不同,过去以正色表达严肃,现在以笑面对生活。他们没把话剧当成修行,而是当成娱乐。

  无论如何,以北京人艺为代表的时代经典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对当代观众,确实也由此引发了思考。

  据《东方早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