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鄞江桥侧影 |
|
鄞江桥雄姿 |
陈武耀 文/摄 鄞江、鄞江桥、鄞江镇,镇以桥得名,桥以江命名。在消失三十余年后,鄞江桥又回来了。 确切地说,应该叫鄞江廊桥,以别于上世纪70年代末被拆除后建成的那座水泥桥。 原鄞江廊桥位于它山堰下游约500米处,它的前身是“大德桥”,又称“大德公桥”,始建于唐代,是一座以木桩为桥脚、上铺竹条编织物的简易木桥。大德,意即百姓为纪念王元暐建它山堰的恩德。由于木桥不够牢固,到了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被改建成石桥墩、木结构、屋盖式桥梁———廊桥,并更名鄞江桥,以后历经多次维修或重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鄞江桥重建后,宁波知府吕仲英曾书桥匾“八邑津梁”于桥南,观察(官职名)周涧东题桥匾“四明锁钥”于桥北。 这座廊桥作为连接鄞江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自然是地位卓著。在当地人的心目中,鄞江有三大地标性建筑,即鄞江桥、光溪桥和它山堰,特别是鄞江桥,成了鄞江这个“四明首镇”的灵魂和人们用来称呼鄞江的代名词,充分显示了其影响力。《四明谈助》载:“江桥上……可凭栏望远。它山堰横截溪流,怒水崩(奔)腾。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震动岩谷,鄞江桥正当其冲。”生动地展现了鄞江桥的雄伟气势。 我不是鄞江人,从小无缘得见这座美轮美奂的廊桥,倒是在十来岁时第一次听说。那时有部叫《难忘的战斗》的电影,因为大部分的镜头是在鄞江镇拍摄的,这让宁波人、鄞州人尤其是鄞江人倍感自豪。有人甚至还编成顺口溜:“难忘战斗,大炮轰头;鄞江桥头,秤砣敲头……”虽然,影片中常现光溪桥及官池墩的镜头,作为廊桥的鄞江桥不曾出现,但只要一说起那部电影,就会提及鄞江桥。可惜的是,没过几年,就在1979年,鄞江桥连同官池墩一起被拆除,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尽管还叫鄞江桥,但此桥已非彼桥了。 参加工作后,一次下乡经鄞江镇,车从老街驶过,我终于见到了那座水泥大桥。望着桥上往来不息的车流行人,不禁感慨: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还真难以承受日益增多的人流物流啊!然而倘若廊桥还在,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桥是人类的朋友,它劳苦功高,没有它,人们从事生产、贸易和交往等活动就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尤其是古桥,当初建造不易,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更应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珍惜。因而对于古桥的被拆,我常常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有保护价值的古桥,怎么说拆就拆呢?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而非要剥夺古桥的“命”不可吗? 时过境迁。诚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三十余年前的拆桥行为,但毕竟是件遗憾的事。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过去,为纪念它山堰功臣王元暐而举行的“三月三”、“六月六”和“十月十”庙会,巡游的路线总要经过此桥。廊桥被拆后,每逢庙会巡游,就在原址摆上一张放大的廊桥图片,视同廊桥的灵魂仍在,以此表达人们对这座古桥的敬畏之心。近年来随着鄞江景区开发建设的推进,复建鄞江桥的呼声也日渐高涨,鄞江镇及相关部门顺应民意,决定重建廊桥,一时间鄞江及附近甚至海外的热心人踊跃捐款,令人感动。据说捐得最多的是一位从小在鄞江长大的企业家,捐了一千万元;一位从城里住到鄞江养病的鄞州退休干部,在急需医疗费用的情况下仍捐了一万元聊表心意;一对年近九旬的夫妇甚至捐出原本打算做寿的五万元…… 新建的鄞江廊桥位于原址西约百米处,它南起岗山岭西路,北接它山堰西路“大夫第”前,桥长约90米,宽和高都为9米,主体由5个条石墩、28间廊屋、两端歇山顶建筑构成,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廊桥外观呈黑色,赫然一条长龙静卧江上,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树映衬下,显得大气磅礴,美不胜收。桥额桥匾都为新题,金光闪烁,廊内构件整体呈朱红色,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油漆味。桥中间靠廊壁的两侧各有5座神像,东侧有文昌帝君、水官神、天官神、地官神、王元暐,西侧则是龙王神、周仓、关公、关平及财神赵公明。桥的南北两端石柱分别刻有一副楹联,曰“汇三江南北果品商贾辐辏,集四明竹木山货巷井繁荣。”“龙蜇鄞江百里车马络绎,凤栖句章万家灯火辉煌。”那是鄞江辉煌历史的真实写照。是的,这个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古镇,自古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桥和古镇其实就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一拨拨人从桥上走过,和我一样为一睹桥的风采。他们有的走马观花,来去匆匆,算是到此一游;有的轻走慢行,那多半是怀旧的当地居民,或是与鄞江有缘的人们,他们指指点点,谈笑风生,似在回忆关于桥的遗闻轶事,又似在展望美好未来。一些老人兴奋地讲起,他们小时候常在原来的鄞江廊桥上玩耍,天热时那里也成了附近村民乘凉、聊天的好去处。听口气,鄞江廊桥的重建,俨然使他们多了份底气。 我想,鄞江廊桥的重建,也无疑给古镇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以廊桥为中心,如今周边的环境正在改善,桥北的“大夫第”、“郎官第”等古建筑群也在整修中,而桥南还要建一座廊桥陈列馆,展示与廊桥有关的图文实物。当年被拆的廊桥构件,今大多不见踪影,惟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鄞江桥记》碑和位于原桥北端“大德会”旁的“经幢”等遗物,还保存在它山庙内,成为鄞江桥变迁史的重要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