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藏 外峙盐场,地理位置在北仑穿山半岛东北侧的牛轭港畔,隔海与大榭岛和舟山本岛相望。 那天,我在老同学、时任海口村村主任的俞秀祥陪同下,乘渡船来到了外峙岛上的外峙盐场。 随着社会变迁和产业更替,北仑前些年尚存的梅山盐场、三山(含昆亭)盐场、轮江盐场等传统晒盐场所,多被征用开发,它们像北仑历史上的长山盐场、清泉盐场、穿山盐场一样,已然隐入史册中。如今,位于白峰镇外峙岛东北角的外峙盐场,已成为北仑大地上晒盐业的最后守望者。 俞秀祥介绍说,外峙岛陆域面积1.37平方公里,有户籍居民980多人,耕地690亩,另有盐场250亩,外峙盐场每年无碘海盐产量400多吨。 走在盐田中的小道,俞秀祥接着说:整个外峙盐场由沉淀池、晒盐滩地、晒场组成,晒场被划分为长35米、宽20米的方格,8个一组一字排开,共80个。海盐晒场依地势落差逐级浓缩海水,以梯田形式排列,每组方格高低差约为20厘米,这样从沉淀池到最后的晒盐滩地一共相差了约2米。提取海盐首先会用水泵把海水灌入沉淀池,沉淀杂质约一天后,由沉淀池流入晒盐滩地。大约气温在摄氏23度到25度,海盐就会开始结晶。一般在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特别是在七、八、九月晒盐最繁忙的时候,4天时间就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到海盐了。当然,这是新盐,新盐还要堆在盐坨上,食用的盐最好堆上一二年,待卤水漏净,这时的盐用手抓捏,就会有干燥感。 盐路边的方格旁有包得严严实实的黑色薄膜,这里面就是晒好的海盐,薄膜防水,遇到下雨天,也会在晒场方格上铺上薄膜。等海盐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出售了,盐业公司会定期来这里收购。因为沿海居民长期食用海鱼及海带、海藻,不缺碘,所以很多市民也会专程来这里购买无碘盐,以防碘过量。 《宁波盐志》记载,外峙盐场始建于1967年,同时建造的还有轮江盐场,都属村办盐场。建成后的外峙盐场面积有14.9公倾(约225亩),外峙盐场从事晒盐,已有近50年历史了。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尚在白峰公社工作,我做过外峙和轮仰村的联村干部,记得与现在外峙盐场隔牛轭港相望的轮仰村海口,有一与外峙盐场孪生的轮江盐场,当时有盐田21.9公倾(约324亩),作为公社报道员,我曾去轮江盐场几次采访,因为轮江盐场生产的盐,洁白、含钠量高、无杂质,曾被国家轻工部嘉奖。因此,作为同一区域的外峙盐场,生产的盐,可与当年的轮江盐场媲美,肯定也是优质盐。 我蹲在盐田边,用手捞起了一撮湿漉漉的盐,不用嘴尝,单用皮肤就能感觉没有去卤的盐奇咸无比。我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位居第四,不过不要小看这老四,这七样东西中,盐因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的。盐被称为“百味之祖”,是生命的必需品。 回来时,我也买了一大袋外峙盐场的无碘盐。在外峙至轮江的牛轭港渡口,我心中产生一个念想,外峙盐场作为北仑大地上晒盐业的最后守望者,能否一直保留下来,也可开发成旅游观光基地,让后人来亲身体会一下“食盐是怎样晒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