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关 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期儿童安全又敲警钟

4岁男孩卡在6楼防盗窗上

邻居、民警、消防队员合力救援成功

  消防队员破拆防盗窗的时候,物业工作人员爬出窗外安抚孩子。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周俊 王芳 徐珊 文/摄

  

  昨天下午2点多,江东丹顶鹤社区134幢居民楼,一名4岁男孩被卡在了6楼的防盗窗上,身体完全悬空,孩子还在不停地哭喊挣扎,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

  幸好,对面131幢6楼的居民黄女士发现了这一情况,第一时间报警并放声大喊。在热心的邻居和物业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消防队员齐心协力帮助下,男孩被顺利解救下来。

  整个身子都悬空了

  最先发现险情的黄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下午2点刚出头,我正哄孩子玩,无意间发现对面6楼窗台口有个小孩探出头来。一开始也没在意,可那小孩玩着玩着一脚踩空,从防盗窗内滑了出去,脖子被卡在栏杆上,整个身子都悬空了。”黄女士立即朝对面6楼连声大喊“小孩卡在防盗窗了”,可对面一点反应都没有。

  孩子还在不停地挣扎哭喊着“奶奶,奶奶”,黄女士迅速报了警,随后赶紧下楼朝134幢奔去。她的呼喊声引起了周围居民的注意,大家都奔向了这幢楼。

  “听到孩子哭声时,我正在屋里打毛衣,还以为是有人迷路了。直到外面传来呼救声,才反应过来。”134幢1楼的居民张阿姨告诉记者,她跑到屋外抬头一看,也被吓了一大跳。而此时,楼道的防盗门外传来激烈的敲门声,她赶紧打开防盗门,10多个人冲了进来。

  张阿姨同闻讯赶来的居民一起跑到6楼,可无论大家如何敲门,屋内都没反应。有居民注意到,这户人家的房门没关,只锁了外面的防盗门,应该是大人临时有事外出了。

  大家又匆匆跑到5楼,敲开了楼下住户的门,试图从5楼的窗口爬到外面托住小孩。然而,受防盗窗的阻隔,这一方案失败了。

  撬门拆窗救援成功

  跑上楼的居民正想办法救援,而站在楼下的居民们也自发做起了防护工作。大家一边高声呼喊“不要怕,我们来救你”以稳住孩子情绪,一边搬来废旧的床垫垫在地上,拉起棉被、床单,仰头观察方位,以便在发生不测时接住孩子。

  江东白鹤派出所的民警黄警官赶到现场后,直接冲上楼。当时,居民和物业工作人员正拼命拉6楼的防盗门,试图冲进去救人。黄警官赶紧递过撬棍,众人将防盗门撬开后涌入屋内。

  孩子被卡的位置在卫生间窗户外,而卫生间的窗旁有个浴缸,据黄警官分析,孩子很可能是踩着浴缸爬出去的。

  众人冲到窗边,试图托着孩子胳膊将其拎起,可防盗窗卡在了孩子胸口的位置。没办法,大家只能托住孩子,再想办法。可能看到有人来救,孩子也不再哭闹了。

  没过多久,江东彩虹路消防中队赶到现场,消防队员用器材对防盗窗进行破拆。“小宝贝,不要乱动!叔叔来救你了,你最勇敢了!”他们一边安抚孩子一边作业,经过10分钟左右的努力,防盗窗终于被剪断,孩子被平安解救。

  孩子身体并无大碍

  孩子被救出之后,惊慌失措的奶奶终于赶回了家,冲进屋内将孩子抱在怀里不停地哄着。

  随后,在奶奶的陪伴下,男孩被送到市妇儿医院。经医生初步检查,孩子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脖子两侧卡住的地方有淤青,没有骨折,医生建议再做个CT进一步检查。

  事后,记者了解到,这个小男孩姓张,今年4岁,爸妈上班时,孩子就在奶奶家由老人照看。

  事发之时,孩子一个人在家。丹顶鹤社区的工作人员拨通了孩子奶奶的电话后,奶奶顿时惊慌失措,她说自己才出去没多久,就在小区附近办点事,没想到这么点时间一个人在家的孩子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

  每年暑期是儿童意外伤害高发期,而发生在家中的伤害占近一半,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又对危险没有概念。因此,家长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看管,细心呵护,千万不要让孩子一人留在家中。

  快评

  万幸之后,余悸未消

  □紫满

  4岁男孩很幸运。有人及时发现了脖子被卡在防盗窗上、身体悬空的他。许多人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用尽办法终于救援成功。

  这是万幸,不过万幸过后依然余悸未消。要是当时周围没有人发现这名被卡的男孩,或者说,要过很久才发现他,这名男孩的命运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这并非杞人忧天。就在28日中午,江东区朱雀小区36幢发生了令人心碎的一幕:一名男孩从三楼家中阳台意外坠落,摔在了一楼雨棚上。如果百度一下,类似“孩童从楼上坠落”的新闻可谓多得让人震惊。

  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不能将孩子独自一人留在家里”这样的忠告说得还少吗?可是,类似事件的频频发生表明:不少家长仍抱有侥幸心理,仍未能从各个细节上全面担当起监护孩子安全的责任。

  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也不能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但愿这名4岁男孩的遭遇能再次唤起家长乃至全社会对孩子安全的高度重视,真正做到不让孩子单独在家,对楼顶、阳台等“事故易发地”的防护设备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加强对孩子的“高空安全教育”。如此,发生事故的几率才会大大降低。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