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0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将在易溺水地
设置救生器材

共3000多套,大家千万别挪作他用

  红十字会志愿者正在进行救援演练。

  □记者 成良田 通讯员 邬雨帆 王家法 文/摄

  

  昨天下午,2014年“橙色生命圈”防范溺水事故工作现场会在宁海县黄坛镇黄坛水库举行。今夏,我市将在溺水事故易发多发水域,设置3000多套应急救生器材,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施救人员可以借助救生器材实施有效救助。

  为啥设置?发生溺水徒手救援非常危险

  在溺水事故易发多发水域设置救生器材,这个想法来自于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文辉。

  这个创意最终获得了宁波市红十字会等部门的支持,设立了“橙色生命圈”儿童防溺水的公益项目,今年该项目被评为宁波市民政局组织的公益项目设计大赛一等奖,最终引起了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这家慈善机构的注意,并提供了30万元的公益资金。

  怎么使用?救生圈和绳索可单独用也可组合用

  记者看到,这套救生器材包括一个救生圈和30米长的救生绳,这次捐赠资金共采购了3030套。昨天开始,这些救生设备将陆续发放到各县(市)区水利部门。

  “今天任务下达后,我们马上会把安装任务分解到水库、河道等管理单位和镇村,尽快安装。”宁波市水利局副局长罗焕银说。

  据介绍,这些救生器材将因地制宜,安放在一些溺水事故易发多发的水域,包括全市的水库、山塘、河道、围垦区、在建水利工地等水域。凡是2009年以来发生过溺水亡人事故或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域为易发水域;2009年以来发生过2次及以上或溺水身亡2人及以上水域为溺水事故多发水域。“因为目前数量有限,我们会在这些危险水域中选择一部分安装。”

  救生器材怎么用?生产厂家有关人员介绍说,救生器材有三种使用方法,可以一头拿着绳索,将救生圈抛给溺水者,用绳子把溺水者拉上岸;也可以取下绳子,自己套上救生圈前往救援。此外,还可以取下绳索,单独用绳索进行救援。

  如何管理?拿走它可能拿走一个生命获救的机会

  昨天下午,在宁海县黄坛镇黄坛水库的水坝下,10多套橙色的救生器材被安装在河边的护栏上,看上去非常醒目。

  记者看到,这些救生器材上标示着“救生专用”的字眼,还印有红十字会和捐赠单位的名称。为了不延误救援时间,这些器材简单安装在栏杆上,取用十分方便。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套救生设备装上去后会不会被人拿走?

  “其实,这也是我们担心的。”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文辉说,在安装前就想到这个问题,所以在救生圈印上“救生专用”的标识,希望起到警示作用。但是到底效果怎样还不知道,我们希望媒体多宣传和引导,这些设备都是公共的救生器材,“拿走它可能就拿走一个生命获得救援的机会”,希望附近的居民能保护好它。

  在这些水域安装救生圈,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是在诱导别人去游泳?陈文辉说,虽然很多地方有禁止游泳的警示牌,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去游泳,设置这些器材是为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相关链接

  今年我市已有6名学生溺水死亡

  暑期天气炎热,是中小学生意外溺水易发多发期

  宁波市教育局表示,今年以来,我市已有6名学生不幸溺水死亡。其中,6月14日,宁海杨梅岭水库发生一起溺水事故,有4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溺水身亡。

  从近年来学生意外溺水死亡事件分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区域上看,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二是从事故对象来看,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小学生。三是从时段上看,绝大多数发生在假期或双休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