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休闲·赏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03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的储钱罐:扑满

  扑满

  □冷枫

  

  中华民族历来有朴素勤俭的传统美德。尤其在古代,一般平头百姓的生活比较艰辛。所以要持家,必须勤俭。在古时的民户家中,常有一种呈圆体,平底,且顶上有可以投钱进入的长条状孔的积钱器皿,名曰:扑满(也有叫“缶后”的),其功用类似于咱们今天的储蓄罐。

  为什么古人要把存钱小瓮叫做“扑满”呢?扑满二字在古代和金钱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联呢?据《西京杂记》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上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欤!”传说在汉武帝的时候,曾在海边为富人牧豚(放猪)以维持生计的公孙弘要到京城任职去了。乡里长者在他临行前好言告诫他,让他在荣耀时也别忘记幼年的寒苦生活,即便富贵显赫了也应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和清廉的操守。公孙弘出身于乡鄙之间,小时候常因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受人接济。于是在他走马上任前,一个叫做邹长倩的友人送他一只“扑满”,其中劝解警示之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后来,公孙弘步步高升,位列九卿,最显赫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但他牢记乡人告诫,没有身居高位,就走上穷奢极欲的歧途,而是一直保持勤俭本色,用所余的钱在相府设东阁客馆,招纳贤才,推荐给皇帝选用。所以,公孙弘在那个兔死狗烹的年代,终因自己从不聚敛钱财而未授人以柄,而免招“满则扑之”的大祸。他平安度过一生,并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古代高官的廉政佳话。

  扑满用陶土或泥瓷等材质制成,可它在设计上不像今天小朋友们手中的储蓄罐那样,底部有个能自由开启闭合的口子。古代扑满除了供人将钱币投入那个细长方形口子外,别无出口,也即所谓的“其有入窍而无出窍”。一旦它“满”后,要取钱,就只能“扑”(扑在古汉语中是“打破”的意思)了。可正是如此“不实用”的设计蕴含了古人一种别有深意的经济理念:要尽量努力地存钱,使之“满”,而在花钱前,则需慎重考虑,不可想花就花,随意浪费。也就是因为从扑满中取钱方法的唯一性,所以流传到今天,形制完好的古代储蓄罐极少。出土的皆为碎片或底部被掏剜出了一个窟窿的残器。从这些残器中,我们会发现:为了图个好的彩头,古代工匠在制作扑满时,往往于投币孔的两侧或是罐身上会雕刻“大吉大利”一类的字样,也有饰以简单祥瑞纹样的,有的还会在扑满上开几个小圆孔。至于这些圆孔的用处,一说是供人从外往内窥探,以便了解内部积攒钱币的多少;一说是用来穿绳的,通过圆孔穿上绳子,就能将扑满挂屋内的墙上了。

  现在台湾依然称储蓄罐为“扑满”,至于大陆倒很少见。但笔者记得老舍的《骆驼祥子》里写祥子在年节将近,思量起钱的事情时,有这么一句:“他轻轻地摇了摇那个扑满,想象着再加进三十多块去应当响得多么沉重好听。”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