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星期日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舞台上有一种释放自己的感觉,特别快乐”

新生代戏曲演员的青春故事

  苏醒在电视台录制节目时,和宁波小百花的演员在后台合影。
  沈迎湾的自拍照。

  “在学习中喜欢上了姚剧,发自内心的喜欢”

  章旺 男 20岁 沈迎湾 女 20岁 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

  在宁波市第三届青年演员戏曲大赛中,来自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的章旺拿到了一等奖。梅花奖得主周云娟是此次比赛的评委之一,她对这个20岁的小伙子评价极高:“章旺把人物的内心表现得恰到好处,年纪轻轻很是难得。”

  然而,谁又能想到,在走上姚剧这条路之前,章旺学了6年多的声乐。“去姚剧班,还是去声乐班?”这是曾经摆在章旺面前的一道人生选择题。彼时,姚剧团和省艺校都已经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长辈们更倾向于让章旺学姚剧,因为进姚剧团意味着能解决编制问题。那一年,章旺才15岁,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年纪。就这样,在长辈们的主张下,他进了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当时的姚剧团对这批演员实行的是“3+1”培训计划,即在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进行3年的专业学习,再到姚剧团进行一年的跟团实习。

  与章旺同一年进入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的,还有16个孩子。沈迎湾就是其中之一。在绍兴的三年时间里,“每个星期,姚剧团的前辈都会来学校两三趟,教我们学姚剧。他们一待就是一天,风雨无阻。”这一点让沈迎湾很感动,“似乎只有好好学,才对得起这些老师们。”

  沈迎湾今年20岁,说话时,语气里透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在学校的3年里,她把大把大把的休息时间都花在了练功上,“后来都不会觉得累了,反而一天不练功,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去年,这17个演员正式与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签约,成为第八代姚剧演员。他们中,最大的20岁,最小的才16岁。

  事实上,选择姚剧前,沈迎湾就很喜欢唱歌跳舞。如今,站在舞台上唱姚剧,她觉得“那是一种释放自己的感觉,特别快乐。”沈迎湾并不在乎“演什么角色”,而每次演出成功,她内心就会有一种很大的满足感,“比做任何事情都开心。”

  跟沈迎湾一样,章旺也是后来在学习中慢慢喜欢上姚剧的,“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而受章旺的影响,现在,“我们一大家子都喜欢上了姚剧。”

  如今只要章旺有演出,他的母亲就会拿着摄像机,全程拍下来。“这是我的主意。”章旺说,“我得看看,自己表演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作为姚剧第八代演员,无论是章旺还是沈迎湾,都意识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沈迎湾说,她经常会想起,刚进姚剧传承中心时,传承中心主任寿建立对他们这批年轻演员说的一番话:“姚剧的担子,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每次想起,都会细细回味这句话,然后付出更多的努力。”沈迎湾说。

  随着戏曲从繁盛到低谷又回暖

  学地方戏曲的学生又多起来了

  宁波市文艺学校越剧班从1989年第一届起已办了五届,甬剧班则分别在1993年、2003年和2004年招了三届学生,为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鄞州小百花越剧团、宁波市甬剧团等本地文艺院团输送、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

  艺校越剧专业负责人、高级教师吴明娟原是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员,越剧班第二届时就开始负责招生和教学工作。对于历届招生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

  上世纪80年代“小百花”招演员,那可真是百里挑一啊。“但后来,报名的人就逐年减少了。”吴明娟说,“第二届招生时,报名不到一百人。招第三、第四届的时候,需要老师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了,不少家长愿意让孩子学越剧,但仅限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真让孩子吃越剧这碗饭,家长们顾虑重重。”2010年停招3年的越剧班重新开班,情况似乎又有了改变。“光报名人数,就超过了200人。”吴明娟说。

  甬剧班由于招生地域窄,除了基本的形象、嗓音等条件外,还得会说宁波话,报考人数的变化起伏没那么明显。而且,越剧演员更新换代比较快,而甬剧、姚剧相对慢一些,“我们一般10年招生一次。”市演艺集团艺术总监王锦文表示,“甬剧演员不好招呀。上次甬剧团招生差不多是10年前了,我们是一家家学校挨个去找好苗子。好不容易碰到个让我们眼睛一亮的,家长还不愿意,很多时候得我们去做思想工作。”提到明年的招生,王锦文说,“境况应该有所改善吧。”

  在宁波外事学校校长俞毅看来,招生的变化是和戏曲从繁盛到低谷又回暖的大环境息息相关的。“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宁波的文化设施日益完善,剧院体系进一步盘活,政府对传统文化支持力度加大,都推动了戏曲的升温。此外,媒体的宣传也很重要。有对戏曲的各种报道,有各种戏曲电视节目,譬如宁波电视台的《越剧大家唱》、《甬剧大家唱》,央视的《越女争锋》等,都让戏曲以一种更加新颖的面貌,更接地气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而定向培养、择优录取的政策,也为报考地方戏曲的学生和家长免去了一些后顾之忧。

  甬剧团与姚剧团一样,对新一批演员实行的是“定向委培”。姚剧传承中心主任寿建立告诉记者,以往的姚剧演员都是跟着老演员学,但是第八代姚剧演员不一样了,“全部在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进行三年的专业学习。”寿建立表示,“对于姚剧这样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来说,一个剧团承载着一个剧种的使命”,而一个剧种要传承下去,人才又是基础。“我们这一批年轻的姚剧演员,都拥有事业编制。”在寿建立看来,这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它实现了一种良性循环,“好苗子充实到剧团,有利于剧团的发展,而剧团发展了,则更容易吸引优秀年轻人进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