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专 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代表参观560多亩垃圾山后感慨

再不做好垃圾分类,我们将被垃圾围困

  占地560多亩的鄞州区生活垃圾填埋场
  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
  孩子们参观垃圾中转站的电脑控制室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范奕齐 文/摄

  

  我市垃圾分类自去年7月份开始试点运行以来,已经走过了一年的历程,已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了垃圾分类中来。与此同时,许多市民也很想知道,分类后的垃圾究竟是如何处理的?张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位。昨天上午,张阿姨带着自己的孙子与海曙白云街道9个社区60多名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参加了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组织的“跟着垃圾去旅行”活动,一起见证了不同垃圾的最后归宿。

  4类垃圾各有归宿

  据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居民家中的垃圾分成4类,分别是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居民在家中将垃圾分好类后投放到分类垃圾桶,工作人员将按照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流程,完成好不同垃圾的末端处置。其中,厨余垃圾被运送到厨余垃圾处置厂发酵产沼气,可回收物进入资源回收利用渠道,有害垃圾由北仑固废处置企业回收处置,其他垃圾进入填埋场和焚烧厂。

  在昨天的行程中,海曙白云街道9个社区60多名小朋友和家长参观了厨余垃圾的收运和处置、其他垃圾的中转及填埋,亲身感受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不同归宿。

  厨余垃圾分类不够精确

  记者从市分类办了解到,我市垃圾分类自去年7月份开始试点,在去年老三区三个街道3.2万户家庭的基础上,目前已经扩展到6万户家庭,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量约有17吨,由开诚厨余垃圾中试处置线进行处置,待厨余垃圾处理厂建成后,将统一由厨余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置。

  “居民家中产生的垃圾过半是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多是食物残渣、果皮等,有机物含量很高,通过生化处理可生产沼气,这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办法。如果能将这部分垃圾全部分类出来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减少了末端的处置量,还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分类办副处长葛晓波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厨余垃圾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是很高,厨余垃圾中掺杂着各种其它垃圾,居民的分类准确率需要进一步提升。

  这一现象也得到了开诚厨余垃圾中试处置线车间主任王相权的证实,王主任说,要做好厨余垃圾的精确分类需要很长的时间,从目前情况看,厨余垃圾里掺杂了餐巾纸、包装袋等其它垃圾,有些里面还有铁类物质。工作人员首先要对接料装置口出来的厨余垃圾进行人工杂质分拣,将大件的显而易见的其它垃圾分拣出来。

  厨余垃圾进入传输带后,最先通过除铁装置分拣出其中的含铁杂质,然后经粉碎再输送。在轻物质分离器处,塑料等杂物又可以被分离出去。余下的进入酸化罐进行水解、酸化。两天后,有用的部分被送进沼气罐,密闭、加热后就能生成沼气了。沼气可以用来发电、供热。

  “我们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够做好源头上的厨余垃圾分类,厨余垃圾不等于厨房垃圾,不要将纸巾、塑料包装等扔到厨余垃圾袋,只有在源头上保证了厨余垃圾的纯度,后端的处置才更有效果。”葛晓波说,如果厨余垃圾中掺杂了太多的其它垃圾,经过流水线的分拣后这部分其它垃圾还要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增加了处理的环节和成本。

  巨大的垃圾山令人震撼

  在鄞州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大家被眼前占地560多亩的垃圾山震撼了。“这么多的垃圾,真是难以想象。”市民邬小姐忍不住感叹。

  填埋场的夏小洪经理介绍说,这个占地560多亩的填埋场是2006年投入使用的,设计处理能力是800吨/日,但是现在1500吨/日的垃圾填埋量,大大缩短了填埋场的使用时间,使用年限由原来的20年下降到14年,如果垃圾量继续增加,使用年限将继续缩短。

  指着茫茫的垃圾山,夏经理不无心痛地告诉大家,这些填埋在地下的垃圾,至少一半是有用的资源,当做垃圾进行填埋,不仅浪费填埋空间,而且还是很大的经济浪费。如果源头上能够做到并做好垃圾分类,将极大减轻他们的填埋压力,并能够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分类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日均垃圾处理量4200吨,35%左右用于填埋。而对于日后的填埋空间,夏经理脸上满是焦虑:现在土地资源特别宝贵,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留给垃圾填埋,垃圾的分解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此间的填埋场只能封山种树,而填埋产生的渗滤液或多或少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

  市分类办陈建平副处长说,4200吨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远远超出了3750吨的设计处理能力,垃圾分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不能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并做好垃圾分类,在不久的将来,急剧增加的垃圾会把我们居住的城市团团围住。

  “垃圾分类太重要了,不管从哪儿来讲,都需要市民的高度自觉参与,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更美好。”市民代表张阿姨说。

  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倾力而为

  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配套,更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配合,将垃圾分类作为每个人的职责所在,这样垃圾分类才能走得更加长久,才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真正的收益。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今年实施垃圾分类的区域会进一步扩大,届时将覆盖中心城区11个街道(镇)的居住小区。11个街道包括白云街道、鼓楼街道、百丈街道、东柳街道、文教街道、中马街道、招宝山街道、新碶街道、首南街道、新明街道以及东钱湖的钱湖景苑小区和仙坪苑小区。

  如今,垃圾分类已经走过一年的历程,垃圾分类工作在推广及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旧有好几道鸿沟横亘在工作中,它们不深不浅,却需要大量的工作将其填平,让未来的道路更加畅通。

  居民的坚持参与是一道沟。垃圾分类是一次生活习惯的改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居民虽然主观意识上比较支持,都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去做、需要去做的事情,但实际参与力度不足,能够长期坚持并做好分类的居民比例很低。毕竟多年甚至几十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要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道沟。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基础的一环,整体架构的实施需要配套设施的投入,目前需要及早将厨余垃圾处理厂建设好。同时,在五年的规划中,还包括六座新建分类转运站,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市民的大力支持。

  除了以上两点外,还需要各部门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教育、住建、贸易、供销社、环保等行业都是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力量。同时需要挖掘每一个社会主体,通过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载体,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