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21日上午,江东戎徐小学举行了新生秋季入学典礼,让新生尽快熟悉小学生活。记者 龚国荣 摄 |
老师说 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开学头几个月,应该怎么指导孩子?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陈欣老师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曾多次开设幼小衔接公益讲座,她给记者讲了一些心得体会。 维护老师的形象,及时与老师沟通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时刻维护好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是一年级新生。”陈老师说。 陈老师表示,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是立规矩的重要阶段,可能会出现喜欢这个老师,不喜欢那个老师,这种情况都可能有,但是家长要尽量维护老师的形象,要往好的方面引导,否则会加剧孩子的负面情绪。 此外,“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不同孩子脾性会不同,有的吃软不吃硬,有的吃硬不吃软,这些家长最了解,要与老师沟通,这比让老师慢慢摸索好得多。” 每年开学,总有一些孩子哭着闹着不肯上学,不正确引导慢慢地会产生厌学情绪,这让家长头疼不已。 陈老师提醒,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孩子兴趣,包括上学的兴趣,结识小伙伴的兴趣等。尽量为孩子描绘令人向往的小学学习生活,激发孩子进入小学的兴趣,切忌以学习辛苦、学习生活很紧张来影响孩子,使孩子对入学产生恐惧。 陈老师还有个提醒是,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使用电子产品,这样既忽略与孩子的沟通,还无形中为孩子做一个“榜样”,孩子可能慢慢对电子产品产生兴趣。相反,家长应该多和孩子一起阅读,或者外出散步、体育锻炼。 实行零起点教学,不必担心零基础 陈老师说,不管有多少人学过拼音,会写汉字,老师都会坚持零起点教学。今年宁波市教育局也专门发文规定,今年秋季实行零起点教学,按国家课程标准上课,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 “其实一年级的区分度差异不大,即使是按分数说,哪怕差30分,也不用怕,到二年级就慢慢好转了,有的孩子不适应考试流程,适应得慢,但是慢慢就会好起来。” 记者了解到,现在一、二年级期末考试都取消了,也不采用分数评价学生,取而代之的是优秀、良好、合格几个等第来评价,最差的也“待合格”。 “这也是为家长减压,家长的压力减下来了,孩子的压力才能减下来。”陈老师说,现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在给低年级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最主要的是家长自己要调整好心态。 “有的家长会想,人家女儿怎么一下子就适应了,人家孩子怎么就拿到了小红花,看到自己孩子没做到就焦虑。于是,进补习班、批评教育都来了,其实这些都不科学。” 陈老师认为,家长应该消除自己的焦虑,在开学的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是更长时间里,不适应、特别慢热的情况,都可能出现。但是,这不用过于焦虑,尤其是不能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慢慢地孩子都会适应,只是有的快有的慢而已。 专家说 学校生活像长跑 家长不能一开始就乱了方寸 宁波教育学院副教授 王晶晶 首先,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从幼儿园小朋友升级为小学生,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家长应该把这种快乐而充满期待的情绪传递给孩子。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跟孩子好好说一说,让孩子有一个“预习”的时间,告诉孩子小学有不同于幼儿园的种种乐趣,而不单纯以“读书很苦的、老师很凶的”之类的话来恐吓孩子,引起孩子对入学的畏惧,甚至还没入读就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这是一件需要高度关注的事情。孩子来到一个新环境,要接受新的任务,他们需要有一个适应并快速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从新手起步,所以难免笨拙甚至不知所措。孩子还会遭遇学习生涯中的第一次、第二次乃至多次的“失败”与“挫折”,譬如考试考砸了、拼音学不好等,都可能使他们感到沮丧,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 这个时候,父母就特别不能“缺位”,尽可能不要让年幼的孩子独自面对这个压力。如果我们能想到自己调单位、换新岗位时内心的焦虑,就不难理解孩子的处境与心情。为此,家长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能生气责骂,而是要凭借自己作为“资深学生”的丰富阅历,来帮助孩子尽快熟悉小学生活,一起寻找学习方法,并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来帮助他们度过这一段“万事开头难”的时光。 第三,这是一件需要从容应对的事情。当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就意味着从此以后,长达数十年的漫长学校生活开始了。这不是一次转眼就完成冲刺的短跑,而是一场类似于马拉松的长跑。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热爱、能否坚持、懂不懂得享受,对这漫长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家长要关心孩子的一年级,又不能仅仅盯着一年级,而是要放眼长远,从容计划。孩子的学校生活来日方长,家长不能从一开始就轻易乱了方寸。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引导孩子在同学友情、师生情谊中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张弛有道,心态积极,相信孩子就一定能拥有这数十年的美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