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访谈 人物名片: 潘晓婷,1982年2月25日生于山东省兖州县,中国职业台球花式九球打法选手。1997年开始接触台球,是中国台球界第一位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选手,WPBA2008赛季排名第三。2013年10月在CBSA国际美式台球冠中冠女子精英赛中,潘晓婷加冕冠军。至今已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10个世界比赛冠军头衔、首枚亚运9球金牌、全国体育大会三连冠和大满贯记录,被誉为中国的“九球天后”。 8月16日,潘晓婷携自己的首部随笔《停在最好的时光里》,到宁波书城参加读者见面会和签售会。 □记者 陈晓旻 记者:之前你出过一本书叫《我不是天后》,现在这本叫《停在最好的时光里》,怎样想到写这么一本书? 潘晓婷:之前那本是口述,《停在最好的时光里》算是我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本书,它融入了我对青春和成长的很多感受。每个人都渴望通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想永远停在最好的时光里,然而风景一直在路上,安于自己、理解自己、美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时光,我想借此表达我对青春和自己的感悟。此外,“停”也和我名字中的“婷”谐音,《停在最好的时光》也表达了我对昨天的感念、对今天的感悟和对明天的向往。 写这本书,首先我是想梳理一下自己,平常参加比赛和活动,很少有时间去整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借这本书我想更进一步认识自己。其次,我把青春里的很多转折真实地写了出来,没有隐瞒,青春里每个人都会碰到很多问题,而且我们还没学会去面对问题。我把这些困惑、迷茫和孤单袒露出来,希望让很多正在经历迷茫孤单又不甘的人,有认同感,获取信心。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理解自己。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美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快乐,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幸福。 记者:这本书也是你对自己青春的解读,你想要和读者或者同龄人分享些什么? 潘晓婷:我的青春是靠我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不管走得好与不好、满意与不满意,我都没有放弃过。因为艰难迷茫,你才能独一无二。可能我们现在的工作比较紧张,节奏比较快,在追求目标的时候我们没有精力去欣赏路边的景色。这些是我觉得以后回过头来看一件遗憾的事情。青春,只给了我们初见的机会,这一切不会再来,不会再走,不会再见。也许我会跋涉更远的地方,也许我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许我会走进不同的世界,也许我会遇见那一片更好的时光。 我觉得父母培养我很不容易,我如果一直在外面奔波忙碌的话,可能会失去很多陪伴他们的时间。等到他们老了,我想要带他们出去旅行的话,他们的身体也会吃不消。我也是在前两年有了这样的想法,当时在美国打比赛已经四五年了,每次回来的时候会给他们带很多礼物,和他们分享很多有趣的事,但是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这让我感到很愧疚。所以我就带父母去了美国,让他们去感受一下我是在美国一个怎样的环境下比赛的。一开始我爸说不喜欢旅行,让我带妈妈去。我们因为这个事情争执了两三个月,最后还是一起去了。结果回来之后我爸拿这个当谈资自豪了两三年。 记者:在书中你很坦率地谈到至今单身的秘密,那么你对感情有什么要求或者期待? 潘晓婷:对于未来生活,我在《单身秘密》和《给他的私信》两篇文章里写了很多我的感受和认识。 对于感情的期待,我觉得男生一定要主动,如果不主动,就算再喜欢他,我都宁愿错过。对方爱我的程度,一定要超过我爱他的程度,这样我才会有安全感。要是突然遇到自己喜欢的类型怎么办?我绝不会冲上去,而且基本上不敢看第二眼,会很被动,很紧张。如果看到那种高高帅帅,特别有风度内涵气质的,我会紧张到连招呼都不敢打。 记者:你父亲是你的台球引路人,说说您的父亲吧,还记得当时他怎么带你练球的吗?有没有因为特别严厉让你心生怨恨? 潘晓婷:父亲教我打球的时候非常严厉,以前我对他会有怨恨,现在没有了。现在我爸就是我的“伙夫”,我爸是一名鲁菜特级厨师。在我眼里我爸是全能的,我觉得这一点我比较像他,很多事情都比较感兴趣,也上手很快,喜欢一样东西会钻进去。我爸以前是市足球队员、篮球国家一级裁判、木工,我爸妈结婚的家居都是我爸打的,我爸以前还是长跑运动员,学了台球之后又获得过山东省的前三名,现在又在老年组拿过冠军。 我爸以前做厨师的时候我没有机会吃他做的菜,因为每次吃饭的时候他都不在家。现在每天无论多忙他都会早上起来去买菜,会想菜谱,琢磨我到底喜欢吃什么,给我做菜吃。我觉得现在真的很幸福。我妈负责我的生活,其实我跟我妈有点像闺蜜,什么都可以聊,两人天天腻在一起逛街做头发美容什么的。 记者:你打球非常有范儿,很严肃,有媒体形容你的眼神里有杀气,但看生活中的你很爱笑,是一个很温婉文静的女孩子,你如何评价自己的个性? 潘晓婷:我是双鱼座的,所以个性中有冷静的一面,也有很活泼的一面。人毕竟要平衡,不可能一直把自己绷得很紧,也要有放松的时候。所以我比赛的时候自然而然形成了这样一种状态,并不是说我刻意要这样,抓起球杆来我知道自己是运动员,一上场我自己想赢的欲望就会特别强烈。而在生活中我想让自己放松下来。 记者:现在你挺跨界的,其中之一是在玩赛车,并参加比赛,这让别人很好奇,怎么会去练赛车? 潘晓婷:赛车我也是刚刚接触,2008年有一次小试牛刀,效果不是很好。今年又开始想做一些新的尝试,但是没多少时间,就只好借助一下自己的体育细胞。台球对于我来说是职业,必须要做到最好,台球之外的事情再辛苦再累我都不会觉得痛苦,因为这些对我来说是没有压力的,是抱着玩的心态。 其实我觉得赛车跟台球还是有很多共通点的,大家看起来很精彩很刺激的同时,要求运动员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冷静。赛车非常讲究对车辆重心的把握,打方向、刹车、减挡、加油、加挡,车的重心会瞬间转移。这一点跟台球非常相似,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赛车还讲究速度和时间,是需要很强爆发力的运动,有点像短跑、速滑或游泳,是对时间有要求的运动。台球在时间上相对松散一点,讲究的是精准度,九球尽管有时间要求,但时间不会成为比赛的障碍,总是游刃有余,完全没有开赛车的紧迫感。此外,在节奏控制和精细程度上,赛车要超出台球很多。即便是在大直道上,刹车和加减挡的最佳时机也稍纵即逝。给油、加挡、刹车、减挡,都要一气呵成,决不能有半点迟疑和顿挫。 记者:现在你演戏、参加娱乐节目、赛车、骑马、写书等,打球会分心么? 潘晓婷:我觉得不会影响成绩,比赛到一定阶段,技术和实力都相差无几,再比下去,就是比心态、状态等更多不确定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更新鲜的动力,更开阔的感悟和境界,一些跨界的活动,或许能遇见这样的机会。比如,通过专业赛车训练,我体会到赛车时间和节奏的控制,是一项时间与极限的艺术,对我来说就是另外一种不同的训练。 记者:你的这本新书是韩寒和吴秀波共同推荐的,跟韩寒认识是因为赛车吗?听说你还教他打球,你怎么评价这两位朋友? 潘晓婷:韩寒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他的反应很快,而且他对体育的领悟也让我很吃惊。他台球打得真的很好,赛车又可以开到顶尖车手这样的位置,我觉得真的很不容易。他整个人也是非常谦逊随和的,完全不会让你觉得有距离感。我觉得他对台球的热爱并不亚于我,他的《后会无期》里面也有很多台球的元素,平时在片场也会打打台球。 跟秀波老师的相遇我觉得更有意思,感觉像是在电影里才会有的桥段。当时广州亚运会结束后我们俩共同参加一个颁奖典礼,我领完奖下来和陈一冰在下面聊天,突然听到身后有尖叫声,有一个人被人群簇拥着走出来,我回头看不认识,就继续聊天。人群离我越来越近,突然间秀波老师拨开人群跑过来说:“我要和晓婷老师合影。我太喜欢打台球了,你的比赛我都看。”合影之后谈了两句就走了,后来再见到秀波老师的时候他就问我要合影的照片,结果一合计都没有照片,就又合了影。秀波老师现在是我的偶像,他的戏真的是很抓住人的性格,我之前对拍戏完全不懂,现在通过看他的几部戏和跟他聊天,基本上在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能看得出有哪几个人是真正活在戏里的。秀波老师能把戏里的人演活,塑造人物形象特别强。 记者:你和丁俊晖是台球界的“金童玉女”,而且你们也关系不错,给我们讲讲你眼中的丁俊晖。 潘晓婷:小晖最近和他的太太领证了,这个我去年夏天的时候就知道了。我很神秘地告诉我妈说小晖领证了,谁知道我妈说:“小晖都拿到毕业证了,你怎么还不去上课啊?”因为他也是在上海交大读书,比我早两年入的学,所以我妈就以为是拿毕业证了。 小晖是一个奇才,他对台球的领悟超出了很多人,我觉得他真的是为台球而生的。他对很多游戏类的东西的领悟很厉害。我觉得我们的经历很相似,到国外去学自己国家不是很擅长的项目,在国外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到了国内依然可以保持一个高的水准。中国的斯诺克,如果没有丁俊晖的话,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会有这样的辉煌。 记者: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受年龄的限制,你现在在上海交大读书,以后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或者说还有什么未完成的梦想? 潘晓婷:其实和我写这本书的书名是一样的,《停在最好的时光里》。其实不希望被结束,让自己错失了欣赏沿途美景的机会。我爸跟我说,该赢的比赛都已经赢了,该拿的冠军都拿了,接下来应该享受比赛。对于我来说,享受比赛不是我的目标,最大的目标是希望自己真正可以停下来,多抽出时间陪陪父母。我的目标其实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就是希望每年都可以带父母出去旅行至少一个月,但是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