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3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缅怀沙文求烈士专题片昨日首映,沙氏后人泪洒现场

“外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记者 童程红

  

  昨天,缅怀沙文求烈士《且为忠魂舞》专题片首映式举行。沙文求烈士外孙沙克和外孙女沙梦专程从杭州赶来。在看专题片过程中,兄妹俩泪洒现场。沙克感慨说:“外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他选择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凝视着外公的相片,60岁的沙克有些感慨:“别看他是一介书生,却是个硬骨头。”

  沙文求1904年出生于宁波鄞县大咸乡(今为鄞州区塘溪乡)沙村。1922年考入宁波效实中学,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五卅惨案发生后,沙文求参加示威游行,随后被迫转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25年底,沙文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磨炼意志,每逢放假回家,他都会“离家出走”,一个人跑到附近的山上,吃野果喝山泉睡石板,一待就是一周。

  “小的时候不懂,长大了才开始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做?”沙克说,外公可以过清贫简单的田园生活,也可以过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日子,但他却选择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搞农民运动、办农民学校、修路修水利,让革命在家乡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1926年,沙文求赴广州参加北伐,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次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搜捕革命学生。沙文求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若遇颠蹶,或沉没时,我们是死而无悔的。”大哥沙孟海建议他回上海暂避,他也拒绝了:“对于我,你应当力促其入险,鼓其前进。”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沙文求撤退到香港。几天后又回到广州,恢复党团基层的组织工作。1928年8月的一天,沙文求在茶楼与同志接头时被捕,受尽酷刑却不吐一字,最终被杀害于红花岗,时年24岁。

  他在家人心中播下坚强和希望的种子

  沙文求牺牲得早,别说沙克和沙梦,就连他们的母亲沙兼之,也不曾见过沙文求。但沙文求没有淡出他们的生命,他将坚强和希望的种子播在了家人心中。

  沙文求的妻子王弥没有再嫁,而是留在沙家照顾一家老小。沙孟海一直尊称这位弟妹为“二嫂”。沙文求的遗腹女沙兼之,于1944年参加新四军,从事战地救护工作,抢渡黄河,挺进中原,横跨长江,转战南北,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沙兼之的5个子女,原本姓刘,其中三人为纪念沙文求而改姓沙,分别是沙克、沙梦和沙崇。“我们的名字加在一起,恰好是革命事业的写照,只有克服万难,勇敢追梦,才能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沙梦说,1957年,三外公沙文汉和三外婆陈修良被错划为右派,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持着一家人熬过了这段黑暗的日子。

  沙家第四代,沙梦的小女儿也出席了昨天的首映式。沙梦说,把孩子带来,也是为了让后辈能了解先人的故事,看看先人的血泪,将革命的火种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